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汪关个性洒脱,交游甚广,是明代晚期著名篆刻家。他一生追求古雅醇正、静穆平和的印风,并源源不断地从秦汉时代的大量古印资料中汲取精华,将篆刻艺术的审美层次推到了另一个新的高度——“印宗秦汉”。汪关在篆刻艺术方面独有的敏感天赋及非凡的创造力,对清初印风的形成和确立及近现代印人的篆刻创作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汪关研究相对于明代其它印家,研究者甚少,这也正是此论文选题的意义所在。本课题在充分挖掘和梳理相关史料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考述了汪关的里籍、身世,又结合资料与汪关篆刻作品的受主情况对其交游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汪关印谱的流传情况以及汪关篆刻的渊源,理出汪关篆刻艺术风格的形成与明代《集古印谱》的盛行、前辈文彭及同时代印人之间的关系。本课题以学术界公认的《汪关印谱》(上海书画社出版,1980年版)中的印章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篆刻艺术学角度的理论出发,把汪关篆刻作品分为白文印、朱文印和朱白相间印三种类型进行了详细论述。并以秦汉古印和同时代印人作品作为对比例证,同时采用归纳、对比研究、表格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汪关篆刻作品的取法以及形式类别作了具体分析,从而揭示出汪关篆刻艺术创作的渊源和风格特点。还对汪关篆刻边款艺术的师承和创新进行了梳理,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挖掘出汪关篆书款在明代实为首例的论证。最后结合其印章特点及历代评价,论证了汪关篆刻艺术对明清汪泓、沈石民、林皋、吴先声,以及近代赵时棡、陈巨来等印人的影响。汪关篆刻艺术总体上以纯正典雅、和平精整为特点,以秦汉印传统为旨归,气韵高古。其刀法以冲刀为主,手法娴熟,沉着稳重。其白文印,一路以汉铸印式为主,或温润雅妍或稳重淳朴,线条或残破并连或清晰疏朗,营造出印面的疏密变化;另一路参以汉玉印法和凿印法,或光洁秀润或劲健爽利,线条转折方圆合度,充分展示出他扎实深厚的功力。其朱文印,一路取法汉朱文,整饬而灵活多变,尤其是笔画交叉处“焊接点”的使用,使妍丽之中添厚实;一路师承元人,以小篆入印,婉畅流美。其朱白相间印,取法汉私印,或一朱一白,或一朱三白,或二朱二白等,形式丰富多样。汪关的这些作品,都是在对古印或是前人之印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汪关之所以能一改“明人习气”,也正是源于他对秦汉印章艺术审美的坚守。汪关直追秦汉印影响了清代及后世流派印的发展,对“印宗秦汉”审美理念的具体推行做出了巨大贡献。汪关篆刻的边款艺术也取得相当大的成就。汪关采用双刀刻款法,边款呈现出一种安静祥和的韵味,富有文人气息。其行书款流畅自如;隶书款端庄静穆;篆书款婉转流美,是最早以篆书入款的印人。当然汪关边款艺术的高度与其独特的篆刻造诣是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前不同于古人,后传启于来者”的艺术高峰,也奠定了汪关边款在边款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汪关的印谱流传情况大致可分为两脉。一脉是万历甲寅年辑成的20余本,其中收藏古印61方,自刻印400方左右;另一脉是傅栻与吴湖帆所得王奂之本,存印数量最多,为汪关所刻印之积稿。汪关对秦汉印章艺术审美的坚守,警示着当代印家们在篆刻创作中应坚持“印宗秦汉”的审美规范,入传统是出传统的前提,也是学习篆刻艺术的唯一法则。对汪关篆刻的系统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我们当下篆刻创作带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