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国内新闻界的学者对“中国新闻评论发展史”的研究已经相当的翔实,而在国内外有关“新闻评论写作”的教材中,也佳作颇多。但是笔者注意到,探究美国报纸言论发展史以及美国报纸社论版的历史成因与现实运作的研究还很不够。 中国加入WTO,国外媒体进入中国传媒市场已为期不远。在美国等传媒大国百年来经久不衰的“Editorial Page”(社论版),势必会被引入并移植过来。面对国内大多数报纸中存在着热衷大新闻、小评论、甚至无评论的现实,一些报纸其实也已经从评论专版的设立开始探索如何更好地发挥报纸的言论功能了。 笔者认为,如果此时对美国报纸言论发展的历史以及其社论版的现实运作进行一番介绍和探讨的话,这一定会为中国媒体的实践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本论文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美国新闻发展史中厘清报纸言论发展的脉络,笔者努力按照时间的顺序行文,并将其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作为这一部分的各个小标题。其中的很多史实直接译自英文资料,所以有很多是不曾被我国的学者研究过的。 美国早期殖民地时期的几家主要报纸上就已经出现非常激烈的评论了。当时的报纸发行人仅仅负责报纸的印刷出版,而报纸上主要以散文和随笔的形式发表的意见性文章都是由报社以外的公众投稿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使得美国报纸上类似政论小册子似的文章也多了起来。在版面编排上,报纸编辑们也开始为他们自己撰写的言论划分出独立的版面空间来刊登,并明确注明是出自编辑之笔。 随着美国的政治党派之争愈演愈烈,美国报纸言论的特征就演变为充斥着谩骂和人身攻击的政治话题了。在19世纪50年代普通民众感兴趣的、充满人情味的非政治论题的社论才开始在美国报纸上回归。 在廉价报纸时期,格里利、达纳和普利策等著名的报人都为他们各自报纸的社论版倾注了心血,报纸社论在发动社会运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当报纸在20世纪作为一种商业产业不断壮大的时候,美国报纸的主要目的开始从“写作”向“经营”倾斜。发行人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有意地减少竞争。在“新闻”受到更多的强调和关注的同时,报纸社论的影响和地位相对地随之降低了。 1947年美国全国社论撰稿人联合会(NCEW)成立,美国报纸的社论作者们联合在一起,旨在“激励美国社论版的良知和提高其质量”。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探讨美国报纸社论版的运行实践。由于缺乏到美国进行调查研究的条件,所以笔者认真研读国内一些学者访美归来的作品,从中获益颇多。 当代美国的大中型报纸一般设有每天刊登的社论版,负责社论版出品的是社论版主编,他在报社中的地位相当的高,并负责领导“社论委员会”的社论作者。这些作者之间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他们将其关注的选题在编务会议上提交给大家进行讨论,最终由社论版主编确定选题及社论立场。一般情况下,社论的选题和理论是享有相对充分的独立性的。 出于“要让不同的声音都有说话的机会”,美国报纸社论版上还刊登大量的读者来信,并在社论版的对版开辟了社论版对页(Op-ed),这两块版面均可刊登与社论观点相左的言论。 与报纸新闻版不断推陈出新的做法不同的是,百年来美国报纸社论版在版头、版式、色彩和漫画等方面也有了不少的变化,但其严肃、严谨的风格始终如一。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对美国报纸写作特色的研究。笔者选取了普利策社论写作奖中的获奖作品,以及公布于美国各家报纸网站上最新的社论作为研究对象,从社论标题的制作、选题立论的原则以及具体的作品分析中,努力总结出一些有价值的规律和特色。 在美国,当报纸社论所持观点与报社利益相冲突时,报纸总是会以“不偏袒一己私利”为原则,而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选题和立论的首位。而在遇到一些重大的国际性问题的时候,美国报纸的社论版也始终会站在公众的立场之上,对政府和政党的做法持监督和批判的态度。 在具体的写作风格上,美国报纸也倡导个性化、人情味的表达。即使是一些严肃的话题,美国的社论作者也会将轻松和幽默感融入文章之中。 从1999年开始,普利策写作奖的评委会一直青睐那些围绕某一重大主题,从各个角度进行阐述的系列社论作品。这些作品常常围绕系列社论的总论点,变换多种角度进行论证;社论作者都是针对社论选题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在援引大量事实的基础上,展开扎扎实实的推理过程并提出具体合理的解决方案。 正如笔者在前文中所说,之所以选择有关美国社论版的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有感于国内的报纸在社论版上的现实缺陷,希望能够通过对美国报纸言论发展的历史以及其社论版的现实运作的研究,为国内报纸的社论版设立、发展及写作方面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事实上,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美国报纸社论委员会的组成、社论版对页的设置,还是从新闻评论类奖项的设立以及社论写作的原则和技巧上来看,都能给国内的报纸在社论版的设立及写作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但是在学习和借鉴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毕竟,从历史上说,美国社论版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从现实中说,是与美国的具体国情和美国的政治体制息息相关的。因而,在向美国的社论作者学习的同时,也决不能够不加分析,刻舟求剑、全盘照搬,而应当有所选择、有所吸收并有所创新,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媒体市场发展现状并与现行中国新闻体制和新闻法规相适应的道路,换言之,即走一条具有民族特性的社论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