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提前消费、贷款消费逐渐被众多的消费者所接受,由此带动了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以银行信用卡、互联网电商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为主的三大类消费金融机构。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消费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逐渐凸显,如何获得低成本的资金已成为消费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难题。自2012年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消费金融机构重要的融资渠道。截止到2020年1月底,以个人消费信贷为基础资产的资产证券化存量金额达到4293.54亿元,仅次于住房抵押贷款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排在第二位1。
本文在众多学者对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基础资产特征因素对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的影响机制,总结了消费金融基础资产的特征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其中的用户粘性和消费习惯这两个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池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基础资产的质量越高,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就越强;用户粘性与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负相关,用户粘性越大基础资产的质量就会越高,发行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消费习惯与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负相关,用户的消费习惯系数越大其贷款消费的决策就越理性,主观意愿上的违约概率就会降低,从而在提高基础资产质量的同时降低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作者建议:监管机构能够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资产证券化发行机制;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提高消费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消费金融机构也要加快拓展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贷产品以提高用户粘性。希望本文能对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在众多学者对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基础资产特征因素对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的影响机制,总结了消费金融基础资产的特征因素,运用计量经济学的多元回归模型,对其中的用户粘性和消费习惯这两个特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消费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产池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基础资产的质量越高,产生现金流的能力就越强;用户粘性与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负相关,用户粘性越大基础资产的质量就会越高,发行成本也会随之降低;消费习惯与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负相关,用户的消费习惯系数越大其贷款消费的决策就越理性,主观意愿上的违约概率就会降低,从而在提高基础资产质量的同时降低资产证券化发行成本。作者建议:监管机构能够针对消费金融行业的特点进一步优化资产证券化发行机制;加快征信体系建设,提高消费金融机构的风控能力;消费金融机构也要加快拓展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信贷产品以提高用户粘性。希望本文能对消费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