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因为缺乏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新生儿期,单纯依靠临床表现难以确定其是否出现脑白质病变。以往国内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通常是发现脑白质软化,一般在早产儿生后3-4周后,而此时的损伤已经不可逆,大部分早产儿遗留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本研究运用床旁颅脑超声早期发现早产儿脑白质回声增强,同时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设置脑白质回声增强组和正常组,通过对两组围产期因素、不同治疗措施及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能导致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NICU)的67例早产儿,根据其入科床旁颅脑超声结果分为脑白质回声增强组(床旁颅脑超声提示“白质回声增强”)、正常组(床旁颅脑超声提示“正常”)。记录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第1天血气pH、第1天血气PCO2、第1天血气BE、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普通给氧时间、是否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生后1-2周复查颅脑超声结果、生后1月复查颅脑超声结果、纠正胎龄36-40周后复查MRI结果、出生3月内GMs质量评估结果等。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或卡方检验。
结果:
1.67例早产儿胎龄介于25+4周至34+4周不等,平均胎龄(31.1±2.7)周,平均出生体重(1373±483)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7例。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平均胎龄(29.6±2.1)周,正常组早产儿平均胎龄(31.8±1.6)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6,P<0.05);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279±374)克,正常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467±384)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57,P<0.05)。
2.67例早产儿根据其生后1-2周复查颅脑超声结果,28例脑白质回声增强组中有15例表现为脑白质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4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4例表现为正常。39例正常组中有4例表现为脑白质回声增强,2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33例表现为正常。根据其生后1月复查颅脑超声结果,28例脑白质回声增强组中有3例表现为脑白质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7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3例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0例表现为正常。39例正常组中有3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35例表现为正常。
3.67例早产儿根据其纠正胎龄36-40周后复查MRI,共有15例早产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有3例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9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正常组有2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7.92,P<0.05)。
4.67例早产儿根据其出生3月内GMs质量评估结果,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有4例表现为正常,12例表现为单调性运动,10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运动,2例表现为混乱性运动;正常组有29例表现为正常,8例表现为单调性运动,1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运动,1例表现为混乱性运动,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8.12,P<0.05)。
5.67例早产儿的第1天血气pH平均(7.33±0.21),第1天血气PCO2平均(41.8±6.83)mmHg,第1天血气BE(-1.68±6.87)mmol/L。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的第1天血气pH平均(7.31±0.23),第1天血气PCO2平均(42.1±5.67)mmHg,第1天血气BE(-2.68±6.17)mmol/L;正常组早产儿的第1天血气pH平均(7.37±0.19),第1天血气PCO2平均(38.3±5.14)mmHg,第1天血气BE(-1.46±5.49)mmol/L,行两组变量间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6.67例早产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平均(12.3±7.76)天,无创通气时间平均(10.3±8.45)天,普通给氧时间平均(12.1±6.67)天。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平均(15.4±5.83)天,无创通气时间平均(12.2±6.73)天,普通给氧时间平均(12.5±5.36)天;正常组早产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平均(9.3±4.37)天,无创通气时间平均(11.3±5.42)天,普通给氧时间平均(11.7±4.67)天,行两组变量间t检验,两组有创通气时间有比较显著性差异(t=3.857,P<0.01),提示统计学差异。无创通气时间、普通给氧时间经两组间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
7.67例早产儿中有46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的有20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正常组有26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是否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经两组间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脑白质回声增强组出现脑白质损伤及智力、行为异常甚至脑瘫的概率大于正常组,证明早期运用床旁颅脑超声对监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有一定临床价值。
2.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酸中毒、有创通气时间等因素是导致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相关因素。
脑白质损伤的早产儿因为缺乏特异性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所以在新生儿期,单纯依靠临床表现难以确定其是否出现脑白质病变。以往国内诊断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通常是发现脑白质软化,一般在早产儿生后3-4周后,而此时的损伤已经不可逆,大部分早产儿遗留远期神经系统后遗症,影响其生活质量,加重家庭及社会负担。本研究运用床旁颅脑超声早期发现早产儿脑白质回声增强,同时根据超声监测结果,设置脑白质回声增强组和正常组,通过对两组围产期因素、不同治疗措施及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可能导致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相关因素。
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NICU)的67例早产儿,根据其入科床旁颅脑超声结果分为脑白质回声增强组(床旁颅脑超声提示“白质回声增强”)、正常组(床旁颅脑超声提示“正常”)。记录早产儿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性别、分娩方式、第1天血气pH、第1天血气PCO2、第1天血气BE、有创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普通给氧时间、是否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生后1-2周复查颅脑超声结果、生后1月复查颅脑超声结果、纠正胎龄36-40周后复查MRI结果、出生3月内GMs质量评估结果等。运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或卡方检验。
结果:
1.67例早产儿胎龄介于25+4周至34+4周不等,平均胎龄(31.1±2.7)周,平均出生体重(1373±483)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7例。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平均胎龄(29.6±2.1)周,正常组早产儿平均胎龄(31.8±1.6)周,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6,P<0.05);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279±374)克,正常组早产儿平均体重(1467±384)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857,P<0.05)。
2.67例早产儿根据其生后1-2周复查颅脑超声结果,28例脑白质回声增强组中有15例表现为脑白质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4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4例表现为正常。39例正常组中有4例表现为脑白质回声增强,2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33例表现为正常。根据其生后1月复查颅脑超声结果,28例脑白质回声增强组中有3例表现为脑白质回声增强,4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7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3例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10例表现为正常。39例正常组中有3例表现为室管膜下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35例表现为正常。
3.67例早产儿根据其纠正胎龄36-40周后复查MRI,共有15例早产儿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有3例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9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1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伴脑室扩张;正常组有2例表现为脑室内出血,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7.92,P<0.05)。
4.67例早产儿根据其出生3月内GMs质量评估结果,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有4例表现为正常,12例表现为单调性运动,10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运动,2例表现为混乱性运动;正常组有29例表现为正常,8例表现为单调性运动,1例表现为痉挛-同步性运动,1例表现为混乱性运动,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X2=8.12,P<0.05)。
5.67例早产儿的第1天血气pH平均(7.33±0.21),第1天血气PCO2平均(41.8±6.83)mmHg,第1天血气BE(-1.68±6.87)mmol/L。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的第1天血气pH平均(7.31±0.23),第1天血气PCO2平均(42.1±5.67)mmHg,第1天血气BE(-2.68±6.17)mmol/L;正常组早产儿的第1天血气pH平均(7.37±0.19),第1天血气PCO2平均(38.3±5.14)mmHg,第1天血气BE(-1.46±5.49)mmol/L,行两组变量间t检验,P<0.05,提示统计学差异。6.67例早产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平均(12.3±7.76)天,无创通气时间平均(10.3±8.45)天,普通给氧时间平均(12.1±6.67)天。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平均(15.4±5.83)天,无创通气时间平均(12.2±6.73)天,普通给氧时间平均(12.5±5.36)天;正常组早产儿的有创通气时间平均(9.3±4.37)天,无创通气时间平均(11.3±5.42)天,普通给氧时间平均(11.7±4.67)天,行两组变量间t检验,两组有创通气时间有比较显著性差异(t=3.857,P<0.01),提示统计学差异。无创通气时间、普通给氧时间经两组间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
7.67例早产儿中有46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其中脑白质回声增强组早产儿的有20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正常组有26例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是否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经两组间t检验P>0.05,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1.脑白质回声增强组出现脑白质损伤及智力、行为异常甚至脑瘫的概率大于正常组,证明早期运用床旁颅脑超声对监测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有一定临床价值。
2.出生胎龄、出生体重、酸中毒、有创通气时间等因素是导致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