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提出通过定向委培的途径,稳定、均衡城乡师资队伍,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师资质量,促进教育公平。2011年华中师范大学对6大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就业去向统计表明:首届免费师范生仅2%愿去农村。部属6大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存在免费师范生没有真正回馈农村教育事业的问题,免费师范生平衡城乡教育师资差异的政策初衷没能很好的执行与体现。相比之下,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来自农村,扎根农村,以均衡城乡师资,切实促进城乡教育公平为既定独特职业目标。职业认同是其实现由免费师范生→农村义务教育教师角色间转变的内在动力,是其植根农村教育所必备的心理条件与关键所在,亟待研究者给予充分关注。为此,研究基于现有的职业认同理论、教育公平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学术理论与实践导向,以四川省两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法,在借鉴已有职业认同问卷维度的基础上,自编《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问卷》,构建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知认同、职业情感认同、职业意愿认同、职业行为认同四个维度,并对问卷进行相关的信度与效度检验。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职业认同现状与强化路径。首先以实证统计,深度透析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特征,发现:(1)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总体职业认同较高。(2)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在性别、年龄、年级、入学专业背景、生源地地形等人口学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其次,通过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就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入学教育前、在校学习时、定向就业后的三阶段;分别从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用人单位、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委培单位等主体,探究其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并以访谈编码的途径,以社会交换和教育公平理论为指导,剖析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博弈心理。最后,梳理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挖掘职业困境的深层次动力,提炼并归纳出强化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有效路径即:在录取入校前,应注重对口宣传与师资需求论证;在校学习时,应注重树立职业梦想与细化培养方案;定向就业后,应注重完善分配标准与跟进职业保障机制。以研究的地域独特性与创新性,推广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强化路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