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人类生产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吃饱穿暖为基本前提,农业就是这一前提得以实现的保障,在传统社会中农业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在现代社会农业不仅提供消费资料更为其他经济部门提供生产所需原材料。一方面,农业发展对于当今中国有特殊的意义,尤其是在巩固提高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保障粮食战略安全,缩小城乡差距,为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提供基础条件等方面的。另一方面,由于发展历史原因,我国的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并不是在农业基础地位得以巩固,农业生产率较高的基础上进行的,甚至在一段时间内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当下我国城镇人口占比也达到52.6%,工业化也已进入工业化的中后期,但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这对农业自身健康发展和工业化、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研究和整理。首先,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以及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研究理论进行了梳理;其次,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总结了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机理和影响路径;然后,选择符合要求的现有综合评价方法测算了我国面积最大的农业区域内各省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水平,并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别对区域内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整体影响和分省影响进行了数理分析;最后,通过定量分析探究区域内城镇化和工业化通过哪些路径对农业现代化施加影响以及影响方向和大小,进而为区域内城镇化和工业化背景下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目前长江流域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还是更多的依靠自身的积累,工业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时间较短,且在长期以负向影响为主;城镇化短期内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以正向为主,且负向影响作用比工业化小;在长期,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大于工业化。分省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在整体上对农业现代化的正向影响大于工业化。且东部地区城镇化对农业现代化的正向影响时间长于工业化,西部地区情况相反。在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路径中,城镇化和工业化在资金和生产工具及条件的路径上对区域内农业现代化的影响整体上显著为正,但在市场反应、科技技术和规模化的路径上影响并不积极,存在着调整和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