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关于婚恋题材的小说比较.脱离了主流意识形态后,在处理私人情感这一个人化的问题上,不再有终极标准与固定模式.在两性叙事中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除导言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关于婚恋题材的小说比较.脱离了主流意识形态后,在处理私人情感这一个人化的问题上,不再有终极标准与固定模式.在两性叙事中都有一男多女的情爱关系模式,男性作家往往通过运用对男性人物进行内心观察回避对男性人物的道德判断,女性形象的塑造则显得苍白无力.王安忆和铁凝则通过对女性日常生活经验的再现表现了女性对生活的热情和旺盛的生命力.二、关于成长、历史、战争题材的小说比较.由于男权文化对男女两性价值定位的巨大差别,男性作家基于性别无意识,在不同题材的小说中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男性的暴力倾向和厌女心理,把女性塑造为被动的、囿于家庭的客体形象.王安忆和铁凝都以肯定女性的生命价值为思考前提,承认女性个体的生命欲求、张扬女性的主体精神,发出女性的言说之声.三、关于人格与欲望的小说.男性叙事中塑造了许多经受苦难而走向崇高的男性形象,王安忆和铁凝则从他们与女性混乱的两性关系和病态人格入手进行批判.在对两性肉体欲望的表达中,男性叙事往往由于厌女心理以及对性本身的复杂态度,把女性定位为男性欲望化的对象,而王安忆和铁凝则从女性主体出发,肯定女性欲望,对两性欲望的表达具有和谐与美的性质.四、叙事与话语的比较.在王安忆和铁凝的小说创作中分别蕴含着孤独情结和角色意识.王安忆的小说倾向于细腻地表现人物的情感体验来揭示人在孤独中对命运的抗争,按照时间顺序在因果的逻辑之链中展开情节,强调发现;铁凝则擅长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揭示人物的复杂性格,在共时态的网状结构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扭曲,侧重于情节的突转.
其他文献
在明代众多注解老子《道德经》的著作中,洪应绍的《道德经测》并不是很知名,但《道德经测》是一部很有研究价值的老学著作。因为很多的明代老学著作都只是对《道德经》的简单
藏族全民信教,是一个因伟大宗教的久远笼罩而被神圣化的民族,是一个从未离弃过神恩与救赎的民族。藏族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有两种:苯教和藏传佛教。它们构成了藏族心理结构的深层部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该书以《论语》“学而篇”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领,以“孝悌、仁爱、诚信、礼仪”为核心,具体
作为想象的产物,电影中的城市不是真实的城市,而是“再现城市”。这种想象在电影中的视觉性实现,可通过主观镜头下的城市景观获得。对陌生城市的想象,有别于本尼迪克·安德森为获
随着儿女长大,空巢的现象将十分普遍。 没有了被婴儿吵得没有一夜可以睡安稳觉的辛苦;也没有了孩子几岁时整天缠着你问这问那的甜蜜的烦恼;更没有上小学和中学时每次成绩不理想时的担忧。孩子长大了,上大学了,工作了,不再需要你为他们操心的时候,习惯了三个人的家,突然变成了二人世界了,你是否觉得心里空荡荡的? 当你经过他们的卧室和书房,虽然床铺收拾得很整齐,书桌也没有堆满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和复习资料,而是有
有个叫伊凡的青年,读了契诃夫“要是已经活过来的那段人生,只是个草稿,有一次誊写,该有多好”这段话后,打报告给上帝,请求在他的身上搞个试点。 上帝沉默了一会儿,看在契诃夫的名望和伊凡的执著份儿上,决定让伊凡再寻找伴侣一事上试一试。 原稿 应该说,伊凡是个很幸运的青年,小时候家境不错,到了适婚年龄,又碰上了一位绝顶漂亮的姑娘,而且姑娘也倾心于他。伊凡感到很理想,很快与之结为夫妻。不久,伊凡发
梅曾亮(1786——1856),桐城派姚鼐门下文学成就最高的弟子,也是近代桐城派中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他身上体现了桐城派的文学传统,也体现了近代作家某些共同的特点。历来对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