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木耳是我国的特色农产品,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多种保健作用。我国黑木耳产量占世界98%,远销日本、西欧及北美,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出口创汇逐年递增。目前,生产黑木耳的培养料以阔叶类木屑为主,随着“天然林护工程的实施”,黑木耳生产面临原料短缺问题,因此,须开发新的栽培料以保证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采用试管培养法进行松木屑抑菌效果的研究,然后通过栽培实验比较选出最佳松木屑的预处理方法,结果表明:松木屑经自然堆积8个月后,可在培养料中添加60%松木屑,产量与常配方相差不明显。采用碱处理法栽培效果较好,菌丝生长旺盛,出耳快,产量高,但处理工艺相对烦琐。通过15个黑木耳菌株在松木屑培养料上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况和产量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菊花3号、9809、东A1和延明1号综合性况较优,适合黑龙江地区松木屑代料栽培。采用正交设计进行玉米芯高产配方筛选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芯栽培黑木耳,菌丝生长速度快,生物转化率和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综合分析在不同处理上的黑木耳菌丝长势、长速、产量和经济效益,初步获得了玉米芯栽培黑木耳的两种配方:(1)玉米芯40%、木屑38%、麦麸20%、蔗糖1%、石灰0.5%、石膏0.5%;(2)玉米芯60%、木屑18%、麦麸20%、蔗糖1%、石灰0.5%、石膏0.5%。采用常规营养分析法对松木屑、玉米芯和硬杂木屑培养料上生长的黑木耳子实体进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配方的黑木耳子实体水分、脂肪、粗纤维及总糖差异不明显,但蛋白含量差异较大,其中在玉米芯40%的配方上生长的子实体蛋白质含量达12.86%,比对照高出26.9%。随着配方中玉米芯含量的增加,子实体中所含的灰份也相应的增加,松木屑栽培的黑木耳的粗脂肪含量较阔叶类木屑栽培的黑术耳略高。研究了黑木耳在松木屑培养料、玉米芯培养料利常规木屑培养料上的生长期间,培养基中主要成分的降解规律及有关胞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黑木耳的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阶段主要以非木质纤维素和术质素作为重要的营养源,而进入子实体阶段则主要分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最终减少量都在50%以上,子实体的生长期比菌丝生长期对培养料的降解速率快。另外,菌体的呼吸强度与绝对生物学效率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不同培养料中的黑木耳菌丝分泌的胞外酶活性在其生长发育的各阶段表现出一定差异,但酶活性变化的总体趋势基本相同:随着黑木耳子实体的生长发育,CMC酶、FP酶和半纤维素酶的活性逐渐增加,在子实体成熟时均达到最大值,子实体采收后活性迅速下降,山现低谷;果胶酶和蛋白酶在菌丝生长阶段变化不明显,到子实体分化时活性上升;淀粉酶和木质素酶(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在菌丝生长阶段,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酶活性逐渐下降;黑木耳菌株在松木屑培养料中木质素酶(漆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高,在玉米芯培养料中CMC酶、蛋白酶、果胶酶和淀粉酶活性较高,在硬杂木屑培养料中FP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