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诸多研究表明,羞怯个体往往十分在意所处环境中自己与他人的差异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由之可推,开展不同的社会比较情境对羞怯个体影响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在飞速发展且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新时代,羞怯个体如何做出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社会决策,同样有其研究价值。因而,不同的社会比较情境中,羞怯个体的社会决策表现是我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山东某高校在校本科生作为被试,运用最后通牒博弈和囚徒困境博弈的实验范式,探讨不同社会比较方向对于不同羞怯水平大学生社会决策的影响。共有四个实验:实验一基于公平的基础上,使用最后通牒博弈的实验范式,探讨不同社会比较方向对羞怯个体面对不公平决策接受情况的影响;实验二基于信任的基础上,使用囚徒困境博弈的实验范式,探讨不同社会比较方向对羞怯个体面对竞争/合作的选择情况的影响;实验三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和探索在平行比较中,羞怯个体在面对不公平分配方案时的决策情况;实验四在实验二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和探索在平行比较中,羞怯个体在面对竞争/合作时的决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较于非羞怯个体,羞怯个体对于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明显较低;在不同方向的社会比较情境中,上行比较情境中个体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最高,平行比较情境中的接受率次之,下行比较情境中的接受率最低;面对社会决策方案时,个体对公平的分配方案的接受率明显高于对不公平方案的接受率。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羞怯个体对不公平决策的接受率相对更低,上行比较、平行比较、下行比较三种比较情况下的接受率依次减少。(2)在面对竞争/合作的选择情境时,羞怯个体对合作的选择率明显低于非羞怯个体;上行比较、平行比较和下行比较三种社会比较方向的情境中,个体对合作的选择率依次递减。在囚徒困境博弈任务中,下行比较会使羞怯个体面对竞争/合作的决策更倾向于选择竞争。(3)在平行比较的情境中,相较于非羞怯个体,羞怯个体对于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明显较少;当博弈对象为亲密他人时,个体对不公平分配方案的接受率明显高于当博弈对象为陌生他人时的情境时。在平行比较的最后通牒博弈任务中,羞怯个体对不公平决策的接受率相对更低,在面对陌生他人时比面对亲密他人时接受率要低。(4)在平行比较的情境中,当面对竞争/合作的选择情境时,羞怯个体和非羞怯个体对合作的选择率差异不显著;个体面对亲密他人时,对竞争/合作的选择相较于面对陌生他人时更倾向于选择合作。在平行比较的囚徒困境博弈任务中,羞怯个体在面对陌生他人时,面对竞争/合作的决策更倾向于与选择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