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滩环境中硫酸盐还原菌介导下纳米颗粒物的环境行为:赋存及生物有效性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yue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颗粒物(nanoparticles,NPs)是指三维中至少一维处于100 nm以下的颗粒物,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由于其较小的粒径,NPs表现出独特的理化性质。目前,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很多人工合成的NPs被应用于各行各业的消费品中。由于NPs的大量使用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次生纳米颗粒物不断向环境中排放,NPs在环境中的行为及给环境带来的生态风险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NPs进入环境后将发生一系列的迁移转化,其中微生物的作用举足轻重,例如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 bacteria,SRB)。SRB能够以有机质为碳源,通过异化作用将硫酸盐还原成硫化物。所以,环境中很多金属硫化物NPs是由SRB通过沉淀金属离子或者转化金属NPs形成的。潮滩作为众多污染物的汇,也承接着很多金属NPs的排放。但是,目前有关潮滩环境中金属NPs的定量分析、与SRB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在SRB作用下的生物有效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中国滨岸潮滩环境为研究区域,首先调查了潮滩沉积物中SRB群落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然后基于电镜及单颗粒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SP-ICP-MS)首次对中国滨岸潮滩沉积物中主导金属NPs进行了定性定量表征,并探讨了影响其赋存的环境因子。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以Ag0-NPs为例,探究了SRB群落对金属NPs在潮滩环境中的赋存累积、转化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对中国滨岸潮滩沉积物中SRB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SRB的丰度在不同采样点有较大的差异,其最高值出现在了渤海附近的新河(XHR)。SRB群落结构随纬度呈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其中Desulfobulbus为主导属。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发现TOC和p H与SRB群落的丰富度显著相关,盐度、p H、硫酸盐和气候参数是影响SRB群落组成的重要自然因素。另外,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发现中国滨岸潮滩沉积物中SRB群落结构的差异可归因于人类活动(如人口、经济和工业以及农业结构和活动)和自然因素(如盐度、p H和气候参数)的综合影响,而且人类活动可以通过影响潮滩沉积物中金属的分布进而调控SRB的群落结构。此外,中国滨岸潮滩沉积物中占主导地位的Desulfobulbus与第一产业及其相关活动(如畜牧业和化肥消费量)呈正相关。与城市化率有关的大多数金属是影响Desulfatiglans相对丰度的重要因素。这些结果表明SRB可以作为指示人类活动及污染物(尤其是金属)的潜在的指示物种。基于电子显微镜技术,在中国滨岸潮滩沉积物中发现了大量形状各异的,不同元素组成的金属NPs,包括针铁矿、赤铁矿、磁铁矿、磁黄铁矿、四方硫铁矿、金红石、锐钛矿、TinO2n-1、纤锌矿及其它含Zn、Pb、As、Ce、Zr等元素的NPs。另外,SP-ICP-MS分析发现含铁纳米颗粒物(Fe-NPs)、含钛纳米颗粒物(Ti-NPs)和含锌纳米颗粒物(Zn-NPs)平均粒径的变化范围分别为35-66 nm、50-93 nm和28-51 nm;颗粒数浓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30×108-6.89×1010particles/mg、8.10×106-3.67×108particles/mg和4.32×106-1.66×109particles/mg。而且,潮滩沉积物中Ti-NPs受到相应金属总量的调控,TOC、盐度和p H是影响Fe-NPs和Ti-NPs在潮滩沉积物中赋存及行为的重要环境因子。此外,潮滩环境中金属NPs的赋存可能会受到SRB的影响,而且潮滩沉积物中SRB的群落结构反过来也会受到NPs的调控。为了进一步探究NPs进入潮滩区域的真实环境行为,基于以上野外采样检测实验结果,我们在长江口区域模拟了潮汐作用下Ag0-NPs进入潮滩环境后的行为过程,重点包括NPs在沉积物和植物中的累积及SRB等微生物对其累积赋存的影响。研究发现,Ag0-NPs/Ag+暴露下,沉积物和植物中总银浓度及Ag-NPs的颗粒浓度随暴露时间呈显著的增加趋势,而且低潮滩累积的总银浓度最高,高潮滩最低。相比于根组织,植物茎组织对总银的富集系数较高,表现出相对较强的生物放大作用。潮滩表层沉积物中Ag-NPs的颗粒数浓度整体上呈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的分布趋势,但其平均粒径则是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植物根系沉积物中Ag-NPs的粒径显著低于非根系沉积物(P<0.05)。植物茎组织中累积的总银及Ag-NPs高于根组织,说明相比于沉积物,水体中的Ag比更容易被植物累积。另外,植物根组织中Ag-NPs的粒径整体上小于茎组织。为了探究影响Ag-NPs在环境中累积赋存的影响因子,我们对沉积物中SRB等微生物及其它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空白组,在Ag0-NPs/Ag+暴露下,潮滩沉积物中dsr B基因的丰度及微生物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都有显著的降低,Ag+表现出比Ag0-NPs更强的抑制作用。而一些抗银基因(silver-resistance genes;SRGs)在Ag0-NPs/Ag+暴露下有增加的趋势,例如Sil E基因。该发现也指示我们要对那些对Ag有耐药性的细菌加大关注,以免Ag0-NPs的大量使用和排放造成抗Ag的超级细菌的出现。RDA和相关性分析发现,TOC、p H和叶绿素a是影响沉积物中总银及Ag-NPs赋存的重要理化因子。另外,沉积物中dsr B基因的丰度和Ag-NPs的粒径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SRB可能会通过调控Ag-NPs的粒径分布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另外,相关性分析发现当植物暴露于Ag0-NPs时,植物根系沉积物中SRB可能会促进植物对Ag-NPs的吸收累积。沉积物中Ag-NPs的颗粒浓度和Sil E基因呈显著正相关,这可能是因为含有Sil E基因的细菌可以分泌结合蛋白以增强了Ag-NPs在沉积物中的累积过程。相关性分析及网络分析发现有很多微生物的丰度和Ag-NPs的颗粒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包括传统SRB(例如Desulfosporosinus)及非传统SRB(例如Acidaminobacter),这说明除了这些传统SRB外,还有非传统意义上的SRB可能是dsr B基因的潜在宿主,参与硫酸盐还原过程并具有固定重金属的作用。前面研究发现SRB可能会通过影响Ag-NPs的粒径等赋存特征进而影响其生物有效性。为了进一步探究SRB对Ag0-NPs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我们从长江口沉积物中筛选出一株SRB,并将其应用于藨草对Ag0-NPs/Ag+吸收的室内模拟实验中。结果发现虽然SRB的存在可以使植物在暴露于Ag+过程中对总Ag含量的吸收减少37%,但它却可以显著提高植物在Ag0-NPs暴露过程中对总Ag的吸收。这可能是因为SRB能够通过将Ag0-NPs转化为粒径较小的Ag2S-NPs。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通过透射电镜(TEM)分析发现,在SRB作用下,培养液中原始Ag0-NPs的附近形成了粒径小于10 nm的生物成因的次生Ag2S-NPs。这些NPs很可能是通过溶解-扩散-硫化的过程从母体Ag0-NPs中产生的。此外,在有/无SRB的情况下,植物对不同尺寸(即20、40和80 nm)Ag0-NPs的吸收结果发现NPs粒径越小,植物越容易吸收。而且对于三个粒径来说,都是有SRB的处理组中植物对总Ag的累积要高于无SRB的处理组。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在SRB存在的条件下,Ag0-NPs对于藨草的生物可利用度的增强可能主要归因于更小尺寸的生物成因的次生NPs的形成。该研究指出了水环境、细菌、植物和不稳定NPs之间复杂的耦合关系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在位移、距离和零件形貌测量方面具有最高的测量精度,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半导体制造等领域。激光干涉仪可实现远距离合作目标的高精度位移与距离测量,或在极短距离范围内实现非合作目标的形貌检测。然而,对远距离非合作目标的距离测量或在大尺寸非合作目标形貌测量中,激光干涉仪受限于探测灵敏度,无法发挥作用。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高灵敏激光干涉的距离测量技术研究,利用单光子探测器研制了
长江口滨海湿地作为我国典型的潮滩型湿地资源,具有重要生态价值。该湿地主要本地物种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长期面临外来物种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而引发的面积减少、功能退化等威胁。芦苇、互花米草混合生长区是外来物种入侵与本地物种保护的关键区域,管理者和生态学家迫切需要了解两物种在该区域的生长状况,以科学评估互花米草的入侵能力,采取适当的针对本
基于大规模数据训练的深度学习算法已在多个任务上取得成功应用。然而,在诸如医疗、军事等特殊领域获取大规模类别均衡的数据十分困难,此外,当新类别出现时,传统深度学习算法无法实时响应,需从头训练才能识别。小样本学习可解决以上问题,它打破传统深度学习的训练定式,无需加入大量新类别数据重新训练,仅通过少量样例就可以让模型泛化到新类别。目前小样本算法已经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中,
Mohs显微描记手术目前已成为治疗非黑素瘤性皮肤癌的标准手术术式。在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周围神经侵犯或解剖结构特殊时,术中常规HE染色可能无法精准判断手术切缘,从而导致漏切和癌症复发。联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特异性表达的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明确切缘性质。荧光引导手术可在术中实时评估肿瘤边缘,并指导手术切除。本文旨在对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确定基底细胞癌、皮肤鳞状细胞癌、乳房外Paget病、隆突性纤维肉瘤和皮
纤维素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年产量达到1011-1012吨。纤维素可通过水解、加氢、氢解和氧化等方式转化为包括乙二醇、丙二醇和乳酸等高价值化学品,但天然木质纤维素转化为C2-C3醇/酸化学品过程中存在相关问题:(i)纤维素转化浓度低(<5%),增大纤维素浓度时出现目标产物选择性下降和积碳现象。(ii)催化剂循环稳定性差,在高温高压水热环境中催化剂的组成与结构发生变化,活性降低甚至失活。(
锂离子电池自商业化后,就凭借自身优势占领了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配套电源市场,并极大地推动了新型交通工具的发展。然而,由于当前使用的商业化石墨负极较低的比容量(372 m Ah g-1)很难满足未来多元化电子设备的发展需要,因此,亟需开发出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和高倍率性能的下一代负极材料。基于转化反应储锂的四氧化三铁(Fe3O4),因其比容量高、安全性能好、自然资源丰富、无毒无害和成本低等优点,被认为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且有年轻化趋势,已成为我国成年人群致死/残的首位病因,其标准治疗方法是时间窗内血管内机械取栓或静脉溶栓通过疏通堵塞血管,恢复血液灌注,以挽救缺血半暗带区脑组织,从而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然而,血液再灌注可能会继发炎症、氧化应激、钙超载等进一步加重脑组织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
主持人:感谢各位莅临2022年一季度债市研判六人谈。我们请五位专家从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及流动性、投资策略、资管产品和绿色投资等视角为我们进行深入剖析。首先请徐洪才先生为我们解读中国宏观经济大势。徐洪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陷入深度衰退,也深刻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概括起来,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新格局将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世界经济进入低速增长、缓慢复苏的过程。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
期刊
以自发对称性破缺为特征的铁性材料,具有能量和结构上的多重简并态,并易为共轭外场所调控,奠定了当今信息时代的物质基础。自朗道学派提出著名的磁电耦合自由能项~(?)2-(?)2以来,铁性序参量的共存和交叉耦合,即多铁性,广受关注。这些非共轭物理量间的调控,极大地扩充了原本单一的功能性,尤其是磁电耦合的概念,促成了对固体中电磁现象统一性的理解。事实上,实现磁电耦合并非易事。一方面,铁电和磁性的序参量遵循
氧化还原稳态,是指细胞内氧化物种和还原物种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在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遗憾的是,氧化还原稳态作为细胞的一种先天防御机制,严重制约了活性氧(ROS)或活性氮(RNS)等活性物种介导的肿瘤治疗。尤其是乏氧肿瘤,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激活增强了自身的抗氧化防御能力,导致其对各种活性物种介导的肿瘤治疗均不敏感。由此可知,氧化还原稳态可能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值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