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宁河断裂带是我国西南地区著名的三大活动断裂带之一,地处川滇菱形断块边界。其强烈的构造运动导致该地域是地震易发带,同时也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活动断裂带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地带,故其所在的区域往往都呈现地质环境复杂、岩性脆弱、岩体松散、强度低、稳定性差等特点,这些特性极有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本文以遥感解译技术为基础,采用高分1号卫星影像,以人机交互式解译为手段,开展安宁河断裂带冕宁段(1:5万)地质构造、地质灾害解译。获取安宁河断裂带冕宁段地质灾害及其发育的地质环境要素信息,确定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研究区内断裂带的发育特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稳定性以及断裂带诱发地质灾害效应进行分析。得到的成果与主要结论如下。1)经过遥感解译以及现场的验证,确认了研究区的滑坡以及隐患点共计64处,泥石流沟共计67条,崩塌仅有4处。在空间位置上展现出整体沿着安宁河断裂带冕宁段呈条带状分布的特点。2)安宁河断裂带冕宁段诱发地质灾害的效应明显。其中断裂带的转折处以及主断裂与次级断裂的交汇部位,受地质构造应力的影响,该区域的地质灾害数量往往较多、规模也较大,是地灾发育的高密度以及高危险区域。断层上盘的灾害点占到整个灾害点总量的69.6%,其上盘效应明显。在距离安宁河断裂带1km的范围内,灾害点共计80处,占到总量的59%,其距离效应明显。3)研究区内的泥石流沟有着丰富的物源条件。因为当断裂带通过流域范围内的斜坡时,岩土体由于长期受到断裂蠕滑作用的影响,导致其破碎程度较高、稳定性较差、抗剪强度较低,形成不稳定斜坡,甚至发生崩滑。4)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斜坡的坡度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均影响着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发育。中高山地貌为地灾的产生提供了非常有利的临空环境以及势能优势;强风化的花岗岩降低了斜坡的稳定;滑坡多发生在斜坡坡度为26°~35°,海拔为2000m以上,斜坡体高程差在50m~200m的范围内;泥石流沟道两岸斜坡上的耕地,在降雨作用的影响之下,因其稳定性差,易转变成其物源。5)通过开展野外验证工作,采用打分法,确定了每一处滑坡及隐患点的稳定性,每一条泥石流沟的易发性。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灾害点的实际威胁对象,对研究区进行危险等级划分。发现高危险区在安宁河断裂带两侧均有分布,但以东侧中高山地貌居多。通过以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详实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在此之上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统计分析与研究,发现安宁河断裂带冕宁段对周围地质灾害的诱发效应十分明显。并且对研究区进行危险等级划分,进而为该区域内的防灾减灾工程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