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出现血清肿的影响因素,使临床医务人员提前做好患者的围术期准备,加速患者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收集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本院进行“开放式腹壁切口疝人工合成补片修补”治疗的患者。按标准筛选78例患者,分析术后出现血清肿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参考*根据《腹部切口疝诊疗指南(2018版)》[1],按照一定入组和排除标准筛选病例,筛选出78例患有腹壁切口疝患者进行研究,将这78例患者术后情况分为两组,分别为术后出现血清肿组为实验组和非血清肿组为对照组,同时记录需要研究的患者基本信息和术前以及术后观察指标等相关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单因素分析用卡方检验,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重指数(BMI)、白蛋白水平、术后感染、切口疝大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将单因素卡方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进一步得出腹壁切口疝术后血清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分析得出腹壁切口疝术后血清肿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收集的7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中有14例发生术后血清肿,64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血清肿,对于78例患者中年龄大于60岁共4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2例,年龄小于或等于60岁患者共3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2例,男性患者5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0例,女性患者2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4例,患有基础疾病患者4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2例,无基础疾病患者3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2例,BMI大于24共23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8例,BMI小于或等于24共55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6例,白蛋白水平大于30g/L共72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9例,白蛋白水平小于或者等于30g/L共6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5例,术后感染共3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3例,无术后感染共75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1例,切口疝大于8cm共48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3例,切口疝小于或者等于8cm共30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1例,手术时间大于180分钟共19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8例,手术时间小于或者等于180分钟共59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6例,前腹壁中央区共53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9例,非前腹壁中央区共25例,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5例。把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体重体重指数(BMI)、白蛋白水平、术后感染、切口疝大小、手术时间、手术部位进行卡方检验,经单因素分析,患者术后切口血清肿与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基础疾病、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切口疝大小、术后感染(POI)与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切口部位无关(均p>0.05),将以上单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是患者年龄(OR=0.334,P=0.030)基础疾病(OR=0.115,P=0.023)、和术后感染(OR=0.017,P=0.041),提示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后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壁切口疝术后血清肿影响因素较多,患者的年龄、BMI、基础疾病、切口疝大小、白蛋白水平、术后感染、手术时间与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发生有关,而性别、切口部位与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发生无关。其中,患者年龄、基础疾病、术后感染是患者术后出现切口血清肿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