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初,西方学术大举涌入中国,中国本土学术研究在吸纳借鉴西方方法的基础上开始了现代化进程,至今仍在继续。建立在比较背景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学术研究在新世纪开始后逐渐进入反思。这种反思包括对比较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法的批判,以及对比较方法本身的怀疑。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于连的汉学研究方法,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法上,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弗朗索瓦·于连生平及其中国研究的源起。他认为西方哲学的方法并非思想的惟一方式,为了从外部观察哲学,找出它的特征和思想基底,他转向中国,将中国作为与西方对照的“他者”,谨慎地进入中国文化,从中发现全然不同于西方的思想方法。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历史上中国现代学术研究方法比较背景的形成,列举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典型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本身缺陷和对比较方法本身的怀疑论。第二章简要介绍了弗朗索瓦·于连的研究方法,中国和西方是相互空白的,西方的概念方法在中国并不存在,而中国的思想方法西方也从没有发展过。为了不致误读中国文化,于连从中国文化的内部入手,通过对中国古典和其注释的研究,探明中国的意义形成模式,并对一般汉学研究中易犯的一些错误作了批评。第三章解读于连的汉学著作,详细分析他的研究方法。这些著作分为四类:第一类,通过发问和比对指出中西方文化思维的根本假定;第二类,首先由中国文化的内部提取一个总括性的印象或关键词,然后通过分析这样的印象和关键词乃是产自中国独有的思维方式,揭示中西文化的结构性区别;第三类,通过分析某些司空见惯的西方文化现象在中国文化中不仅不存在而且不可能存在,展示不同的文化运作模式何以导致最具体的文化现象之不同;第四类:通过分析某些人类共同经验在中西文化中起的相似作用导致的不同思想结果,说明二者是怎样在相同的起始点上选择了不同的道路。本论文希望通过以上四个部分的讨论,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现代化产生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