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查慎行是清初著名诗人,被推为“国朝六家”之一,关于其诗歌创作的特色与成就,学界已经有不少有分量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其诗歌批评理论却很少有人提及。这是因为查慎行的《敬业堂诗集》自清初开始便已风行海内,对其后诗坛学界的影响亦较为显著;而其诗学批评文献《初白庵诗评十二种》、《敬业堂文集》却一直流布不彰,故导致当今学界对查慎行的诗学批评理论一直未能有清晰的了解,一些著名的诗学史著作在论及浙派诗歌时甚至对查慎行一字不提。为了扭转这一认识的偏颇,本论文通过对查慎行文集的辑补及对《初白庵诗评十二种》的详细剖析,力图将查慎行《敬业堂诗集》中的论诗诗与其《敬业堂文集》、《初白庵诗评十二种》等三种文献相互印证、相互补充,从而最大限度地还原查慎行诗歌批评理论的原貌。查慎行的诗学理论倾向,与其出身经历和时代文化的熏染有密切关系,其中钱谦益、黄宗羲、钱澄之、王士禛、陆嘉淑、查继佐、朱彝尊等师友的诗学理论和观念,对查慎行“唐宋互参”诗学思想的最终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清初诗宗唐宋的激烈论争中,查慎行通过与诸种诗学思潮长期砥砺,提出“三唐两宋须互参”的主张,这是一条折衷唐宋,同时兼法历代诸名家的诗学途径。不过其中也包含了宋诗派名唐而实宋的策略,即在不对抗传统主流诗学的基础上,为宋诗派的发展争得发展机会和空间。从《初白庵诗评十二种》评点的篇幅及用力程度来看,于唐代诗人中以杜甫为最,于宋代诗人中则以苏轼之诗评语最为详细,因此本论文认为学杜、学苏应是查慎行“唐宋互参”主张的具体体现和主要内容。通过对查慎行诗歌的解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字法句法,还是章法风格、文化精神,查慎行对杜甫、苏轼两大诗人的模仿与继承都是全面而深刻的,这乃是其“唐宋互参”理论倾向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体现。然而传统观念多以为查慎行诗歌主要师法苏轼和陆游,这其实是一种偏颇认识,未能深入到查慎行的诗学批评体系中去正确把握其真正的诗法对象。查慎行论诗歌理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提倡“熟处求生”与“追险搜奇”;其次,提倡白描,反对用典;第三,主张诗歌的“意厚”、“气雄”、“空灵”、“淡脱”。对查慎行“熟处求生”的含义,目前学界均理解为一种创新精神,有学者进而提出查慎行诗歌中“熟处求生”有两个表现途径:一是吟咏古人未曾吟咏或较少吟咏过的事物,二是对同一题材反复吟咏中的求新求变。其实查慎行所谓“熟处求生”与传统诗论中“生”与“熟”之辩证关系并不完全相同,经过详细考察后发现,此论乃是得益于明清画论中关于书画“生”、“熟”之理论,并将之移植、借用到诗论之中所致。所谓“熟处求生”有绚烂之极,乃造平淡之意,故而查慎行“熟处求生”理论,虽从字面上很容易被解读成艺术创新,然而若从明清画论的角度来看,“熟处求生”与其对“白描”的艺术追求恰可相互通融。另外,查慎行论诗提倡白描、反对用典和藻饰,在明末清初诗学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具有强烈的现实指向。从中折射出查慎行对虞山诗派中“二冯”倡导的昆体之风有着特别的警惕与反感,同时也蕴含着查慎行对黄庭坚及江西诗派的复杂态度。因此提倡“白描”既是对诗坛流弊的反拨与矫正,也是对宋诗优劣深刻反思的结果。此外,《莲坡诗话》所载查慎行“意厚”、“气雄”、“空灵”、“淡脱”之论,具有极高的辩证性与较为丰富的诗学内涵,且与竟陵派、神韵说和性灵派都有一定的关联,故其论虽至为简易,却恰可与《初白庵诗评十二种》和《敬业堂文集》互为补充、相互印证,成为查慎行诗歌批评理论中一个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唐宋互参”、“熟处求生”、提倡“白描”这些学界已经熟知理论倾向之外,查慎行在其文集和诗评中还体现出以下几种倾向:重视诗格与人品,提倡以学济才,认为“天资必从学力到”。他还非常反对当时诗坛上模拟剽窃之习,反对包括集句诗在内的任何形式的模拟或抄袭,这是其“熟处求生”、力主创新倾向的重要补充。另外,通过对其某些诗序和诗歌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查慎行对当时诗人诗学蹊径与宗法对象,采取了相当宽厚包容态度,可见其论诗并不单单以唐宋诗为圭臬,而是能兼容并包、并行不悖,这种兼容并包的精神才是“唐宋互参”的核心与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