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探索由来已久,国内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启动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比国外的探索启动的晚。近些年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已经显现出由宏观到微观,由理论到实践的态势,追求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也成为人们不断探索的课题,凸显很多具有象征性的研究结果。初中是小学和高中的过渡阶段,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是对基础数学知识的延伸,也为学习更深层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这一时期的知识掌握情况对于高中阶段数学知识的学习影响很大。这就要求老师借助课堂有效教学,让学生改变传统接纳式学习,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以及探究性学习,学到必备的数学知识与技能,熟悉基础的数学概念与结论的内涵,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有什么作用。新课标中也倡导“每个人都能学习到有价值的数学,懂得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每个人都能在数学上有所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本论文一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绪论,阐明本文主题的探索背景,研究目的与问题,研究中用到的分析工具,研究进行过程中的思路与方法,研究意义和创新。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国内外研究进展与研究结果综述,并列举了支撑课题研究所需相关知识支撑。第三、四、五章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第三章主要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和影响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因素。第四章通过三位教师的优质课堂上有效教学行为进行案例分析,主要对讲述、提问、互动、讨论四方面行为进行分析,总结发现其中的问题。第五章主要依据对初中数学老师在课堂上出现的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案例分析研究结论,提出合理可操作的改进方案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