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又一难题,同时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新冠疫情防控也将持续常态化。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实行严格管控,网络成为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关键手段,但在权威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参杂着众多虚假疫情信息,这些虚假、歪曲的疫情信息肆虐,给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以前,虚假疫情信息有关的犯罪由寻衅滋事罪进行规制,《刑法修正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爆发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又一难题,同时新冠病毒还在不断变异,新冠疫情防控也将持续常态化。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实行严格管控,网络成为人们沟通和获取信息的关键手段,但在权威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参杂着众多虚假疫情信息,这些虚假、歪曲的疫情信息肆虐,给国家的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刑法修正案(九)》出台以前,虚假疫情信息有关的犯罪由寻衅滋事罪进行规制,《刑法修正案(九)》新增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对虚假疫情信息进行专项打击,这也引发了两罪在适用上的冲突。本案中赵某某擅自修改疫情隔离令起止日期的行为,是属于虚假疫情信息?还是属于疫情防控有关的信息?是应该由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还是由寻衅滋事罪进行规制?是本文讨论的重点。本案擅自修改隔离起止日期的行为不属于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中的“虚假疫情信息”,而属于寻衅滋事罪中的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信息,并通过现有法律条文、司法解释和学者争议出发,阐释虚假疫情信息的具体认定标准。其次,将进一步分析其行为是否达到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程度,同时论证具体的判断标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和寻衅滋事罪都为结果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二者概念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因此本文仅围绕“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进行论述。列明当前“对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存在的错误认知,阐明当前存在的争议和适用中的分歧,得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具体认定标准。最后,结合现有法律和司法解释进一步论证出罪的可能性。本案中赵某某的行为不符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中的“虚假疫情信息”,不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同时赵某某的行为虽符合寻衅滋事罪中“与疫情防控有关的信息”,但其行为后果未达到“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后果,所以也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本文以案例引入进行论证,深入探讨案件背后显露出来该罪认定中的问题,力求明确相关法律的概念的范围和认定标准,避免司法实践中适用混乱,是本文对虚假疫情信息犯罪进行探讨的初衷。
其他文献
现代陪审团制度起源于中世纪英国,随着英国的殖民入侵,将陪审团制度也带到北美殖民地中。《五月花公约》的签订和美国启蒙运动的发起,为司法审判陪审团制度在美国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水分。建国后的美国将被告受到司法审判陪审团审判作为基本人权写入宪法中,推动了起诉陪审团制度与审判陪审团制度的分离,进一步推动了司法审判陪审团制度在美国本土的发展。美国司法审判陪审团制度是指国家审判机关依据法律或民间惯例
灭绝种族罪作为一种国际犯罪,它的每一次出现总是以其残忍的方式和恶劣的后果震惊着人类社会的良知,因此,被称为“罪中之罪”。自《灭种罪公约》通过至今,长达七十多年里,国际刑事法庭如卢旺达国际刑庭、前南国际刑庭和国际刑事法院审判了不少灭绝种族案件。这表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灭绝种族行为也从未间断过。近些年,国际社会所发生的与灭绝种族罪相关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如2017年发生在缅甸若开邦境内针对罗兴亚人的
检察监督,是宪法及民诉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定监督职责,过去检察机关主要以个案监督的方式对民事诉讼展开监督,个案监督的优点显而易见,精准治疗,能够快速且有效解决当事人的问题,但是个案监督也有其不可克服的缺点,因其仅针对具体的个案及其当事人,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监督方式。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民众法律素养的提升,对裁判文书全部上网的呼声此起彼伏,使得法院裁判中适用法律标准不统一的问题,越来越多的暴露在公
从药物研发的宏观历史和客观规律入手,通过剖析经典案例,阐释了传统药和现代药之间的转化关联,并解构了现代药品研发体系中“有效性、安全性和质量”三项核心要求建立的内在逻辑.就中药新药研发而言,目前分为按照传统药或按照现代药两种模式.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国内外药品监管从业经历,从国际化视角分析了中药新药在两种研发框架中各自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讨论了其未来的研究重点和转型趋势.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迅猛发展,人们更加强调乐享生活,近几年社会暴露出的育龄人群不生、少生的问题愈加明显。为此,国家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期望提高大家的生育意愿,具体体现在2016年1月1日施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到2021年5月31日施行的“三孩政策”。鉴于此,作为生育假期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陪产假也应得到重视。在女性产假方面,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对比较完善,和女性产假相比,与男性陪产假相关的法律规定少
随着互联网市场经济的飞跃发展以及技术革新带来的高频率数据传递与信息共享,互联网领域中的新型竞争行为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2017年11月4日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二条为回应司法实践需求,专门针对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设立了“互联网专条”。可以肯定的是“互联网专条”具有其不可替代的、跨越式的效果,即在总结既往优秀司法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对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化总结,从而减少了“向
在国际民法保护人权和尊重公民自由意志的大背景下,经过我国学者的不断努力,成年意定监护制度在保障老年的监护权益中最早体现,随后适用主体扩大至年满十八周岁且精神状态正常的所有自然人。这是对我国监护制度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也体现了我国民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随着意定监护在法律中的不断完善,其制度架构得以显现。通过对不同国家意定监护制度的了解以及在我国的实践中,其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学界和立法者不断进行探
运输毒品犯罪虽然是一种常见的传统犯罪,然而随着现代交通、物流及快递的发展,毒品在社会流通中趋向“快递化”,新的犯罪形式的出现对司法机关打击相关犯罪,对相关行为的准确认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递型运输毒品既有运输毒品罪的共性,也有其独特情形下的个性。本文在厘清寄递型运输毒品罪的特点下,即犯罪分子运输毒品人货分离、高度隐秘、成本较低;范围广泛;真假混淆等,着重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的寄递型运输毒品
本文研究的是被遗忘权的权利证成。被遗忘权是一项新兴权利,在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中被间接规定,尚未成为一项法定权利。2014年欧盟法院审理的“谷歌公司诉冈萨雷斯案”,使被遗忘权引起广泛关注和巨大争议。被遗忘权究竟是一项权益还是权利、应隶属于隐私权还是信息权抑或是一种独立的权利以及被遗忘权的定性在学术界、理论界仍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意图从被遗忘权的价值证成、正当性证成来论证被遗忘权成为一项法定权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助推产业结构升级,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产业结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严峻问题也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要想实现经济的高质低碳发展,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升级。然而我国各地级市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相差也比较大,因而需要分析各地区产业结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差异,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