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舆情的运用是我国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和科学化的一条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原有的单向性的信息传达逐渐变成了双向的信息交流,即公众借助网络平台有了与政府进行双向沟通的机会,并开拓了一条新的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自下而上的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因此,网络作为政府预设的民意渠道之外的最有潜力的舆情表达渠道,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网络舆情作为公众网络参与的产物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网络舆情作为网络时代的新生事物,其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尤其是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被体现,与此同时,关于网络舆情的研究尤其是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之间关系的研究却显得有些滞后,因此,如何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发展脉络进行理清,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网络舆情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之间的关系,并由此辨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近年来我国网络舆情和有关公共政策制定的发展实践为分析背景,以公共政策过程理论为分析框架,将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界定为政策问题的形成、政策议程的建立以及政策方案的规划三个阶段,并结合传播学中的相关理论,主要以“唐福珍”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新拆迁条例的制定为例,分析了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影响。本文认为,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网络舆情都能参与其中并发挥影响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某件“网络焦点事件”为转换符号推动政策问题的形成;借助传统媒体和专家的力量促使政策议程的建立;以及依托政府决策者以网络为平台“公开征求意见”的举措影响政策方案的规划。同时,由于网络舆情在自身的发展存在的缺陷、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网络舆情的管理和应用所受到的限制以及制度和法制层面上局限,网络舆情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作用也是有局限的。最后,围绕网络舆情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本文提出了运用网络舆情做好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影响的政策建议,希望公众和政府以及其他相关责任主体能够共同努力,使网络舆情能够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避免网络舆情的局限所产生的负效应,从而能够更有效的运用网络舆情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的正确走向,加速我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