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空前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了经济的迅猛发展,创造了辉煌的工业文明,但是与此同时,人类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致使人类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非再生资源过度耗费,面临枯竭,人类可持续发展受到威胁;空气受到严重污染,酸雨现象严重,二氧化碳超量排放,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水体受到污染,许多河流失云自净功能,森林被大面积毁坏,许多生物面临绝种,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耕地锐减,等等,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极限,人类的生存受到极大的挑战。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不到位。生态环境作为准公共产品,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直接导致了“公地悲剧”的发生;市场经济的外部不经济性,致使企业在追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前,直接选择了经济效益,因而置生态环境的污染于不顾,大量排放废物,致使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在这两方面,政府的干预存在严重不到位情况,这更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后果。生态职能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受种种原因影响,政府一直把在经济发展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生态环境一般情况下都让位于经济发展,因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因此,政府必须尽快转变职能,构建生态责任,切实加强生态管理,进行生态建设,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保护,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和生活环境。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型地区由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需要,其资源受到高强度、大规模的开发,同时,受挤出效应的影响,其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重型化严重,大部分为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科技含量低,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排放大,污染大,同时,土地沉陷,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破坏较其他地方更为严重,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山西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奠定了山西的产业基础,但也带来了产业结构重、能源消耗高、生态压力大、环境容量小等一系列突出矛盾。显然,资源依赖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转变发展方式对山西尤为重要。近年来,山西省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决心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六年以来的实践探索,为下一步实现山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营造了氛围,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本文运用政府职能、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等理论,对政府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界定,提出政府要实现“三大转变”,全面履行生态责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强生态建设。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山西作为我国典型资源型地区的判定依据和形成原因;梳理了作为资源型地区的山西省进行绿色转型的主要做法:如全面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有偿使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整合资源,重点支持,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推进企业科技创新,以技术引领转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善生态环境;总结近年来山西绿色转型发展的经验: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是山西转型发展的根本依据、从实际出发制定行之有效推动转型的发展思路、顶住压力坚持保增长和促转型协同发展、抓住重点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引导转型、发挥科技进步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分析了近年来山西转型发展的主要困难:如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的资源依赖性很强、部分经济要素短缺,转型发展支撑能力不足、资源耗费问题突出,环境历史欠账巨大、资源型城市数量众多,城市转型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体制机制制约问题突出,转型发展的政策科学性还不够。在此基础上,提出山西省政府实现生态责任的对策,指出山西的转型发展不能离开国家经济建设对“煤”的需要,而必须建立在国家经济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建设国家的新型能源供应基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法律制度,完善生态责任的实施机制,并通过构建政府生态责任的运行机制,最终政府生态责任得以实现,从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