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代吲哚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呼吸道合胞病毒、抗流感病毒活性评价

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orld5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病毒是引起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和流感病毒A/B(Influenza A/B virus)是患者中最常检测到的两种病毒。
  RSV是肺病毒家族的一种负链非节段RNA病毒,它是引起婴幼儿、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的最常见的呼吸道病毒。目前FDA批准的其治疗药物只有利巴韦林和帕利珠:利巴韦林是一种非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具有致畸性;帕利珠可用于早产儿或具有潜在合并症的婴儿RSV感染的预防,但是其价格昂贵且需要反复注射。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是一种负链节段RNA病毒,可引起严重呼吸道感染,是导致呼吸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BV)相比,IAV引起的感染更加严重,死亡率更高。目前,只有两类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M2离子通道抑制剂(金刚烷胺、金刚乙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然而,绝大多数甲型流感病毒株对金刚烷类具有抗性,并且对奥司他韦和扎那米韦具有抗性的病毒株也在逐渐增加。
  感染RSV和IAV的患者可出现类似的早期症状,然而对两种病毒治疗药物的选择是不同的。临床上在住院患儿中缺乏快速可靠的检测方法,使得不能早期给予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在此背景下,发现对RSV和IAV均具有活性的新化学实体是快速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简单且有效的策略。
  在本论文工作中,我们使用rRSV-mGFP高通量筛选试验发现29种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RSV复制活性。在考察这些化合物的活性、毒性和成药性之后,我们选择化合物1(2-(((1H-吲哚-3-基)硫基)-N-(2-乙氧基苯基)乙酰胺)和2(2-(((1H-吲哚-3-基)硫基)-N-(3,4-二氯苯基)乙酰胺)作为进一步优化的两种先导化合物。这两个化合物在基于荧光的测定实验中对RSV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1和2的抑制率分别为的77.14%和83.24%),而在50μM下对HEp-2无细胞毒性。
  由于这两个先导化合物具有2-((1H-吲哚-3-基)硫代)乙酰胺的共同母核,我们存该母核结构的不同位置引入不同的取代基以增加他们的抗病毒作用。设计并合成了区域C中的苯胺被甲基、叔丁基、苄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乙氧基和不同的卤素取代,以及苯胺被不同的苄胺取代的衍生物。随后B区硫醚被氧化成亚砜和砜,得到另外两个系列的衍生物。最后,在吲哚环的氮原子上引入甲基取代,在吲哚环苯环上引入甲氧基或氯原子,设计并合成另一系列衍生物。在完成这些化合物的合成之后,对其进行了抗RSV和抗IAV活性评价。
  本论文中我们根据先导化合物1和2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2-(取代1H-吲哚-3-基)硫基-N-苯基乙酰胺(A区改造)、N-取代苯基-2-((1H-吲哚-3-基)亚磺酰基/磺酰胺基)乙酰胺(B区改造)和N-取代苯基-2-((1H-吲哚-3-基)硫基)乙酰胺(C区改造)的三个系列目标化合物,评价了目标化合物对RSV和IAV的活性,考察了化合物中不同区域结构修饰对活性的影响,完成该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进而对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论文共合成了110个目标化合物,所有目标产物的结构均经过HPLC-MS、1HNMR、13CNMR和HR-MS确证。
  大部分化合物对对RSV和IAV这两种病毒表现出优异至中等的活性,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其中化合物10o,10p,10r,10u,10w,10y对RSV的EC50值分别为4.46±0.28,5.58±0.02,2.45±0.40,9.95±0.28,0.43±0.10和4.82±0.99μM,其活性明显优于利巴韦林(EC50是15.83±3.38),化合物10g,10h,10o,10p,10r,10y和10ae为活性最好的IAV抑制剂,其EC50值分别为3.50±0.48,0.64±0.02,1.75±0.96,1.53±0.39,0.58±0.22,1.27±0.07和1.90±0.05μM,且与对照药物利巴韦林相比其安全指数高(10倍以上);高效低毒的的化合物10o和10y具有进一步开发为RSV/IAV双抑制剂的潜力。
  对部分优选化合物进行了初步作用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通过作用于病毒进入细胞后的复制阶段来发挥抗病毒作用。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影响小气道和肺实质,导致渐进性气道阻塞和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抑制气道炎症是控制COPD进行性发展的关键。然而,作为经典的抗炎药,糖皮质激素(GC)在COPD患者的治疗中多出现抵抗(或失敏)现象,已有研究表明GC抵抗与氧化应激导致的HDAC2表达和活性下降密切相关。羧甲司坦(S-CMC)作为临床常用的祛痰药和巯基类抗氧化剂,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
学位
赭曲霉毒素A(OTA)是一种由青霉属(Penicillium.sp)和曲霉属(Aspergillus.sp)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污染粮食作物。OTA是真菌毒素中最强的肾致癌物质,还具有肝毒性、生殖毒性等。OTA毒性很大程度与其转运蛋白相关,目前研究多涉及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至今未见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与OTA相互作用的报道。本研究通过探究OCT2蛋白在OTA肾毒性中的作用,BCRP、MRP2
学位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纳米粒作为载体,经圆窗膜给药向内耳持续递送地塞米松的可行性;观察载有地塞米松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经圆窗膜和腹腔注射给药拮抗顺铂耳毒性的效果。方法:利用乳化溶剂挥发法构建载有脂溶性地塞米松的聚乙二醇-聚乳酸纳米粒(DEX-NPs),考察其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大小及分布、Zeta电位;用香豆素-6标记PEG-PLA纳米粒,研究经圆窗膜给药后PEG-PLA
学位
微管蛋白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开发新型抗癌药物的靶点。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是微管靶向剂最重要的结合口袋之一。秋水仙碱结合位点抑制剂(CBSI)通常具有分子量小、结构差异性大、易于修饰等特点。在过去几年中,许多结构不同的CBSI已经被报道,已有近三十个CBSI进入临床研究阶段。Combretastatin A-4(CA-4)是与秋水仙碱位点结合的最强的微管蛋白抑制剂之一。CA-4对各种癌细胞系(包括多药耐
学位
复杂疾病严重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是目前现代医学研究中一道难以逾越的关卡。它并不遵循简单的孟德尔遗传模式,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包括多个基因、单个基因的多个突变、基因与环境表观因素相互作用等)所导致的疾病。肿瘤属于一种典型的复杂疾病,受到多种基因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其基因组高度复杂的遗传模式和异质性的特点使得传统用于复杂疾病研究的GWAS方法在肿瘤中收效甚微。二代测序技术凭借其高通量、单碱基分辨
学位
目的:对乙酰氨基酚(APAP)是常见的解热镇痛药物,治疗剂量下是安全的,而过量服用引起严重的肝毒性。炎症在诸多急慢性肝病的发展中起关键作用,而APAP所致肝脏炎症的作用机制有待阐明。本研究通过建立APAP过量肝中毒体外和体内模型,考察炎症反应在APAP所致肝损伤中发挥的作用,特别是中性粒细胞的作用。另外,通过已建立的模型,对竹节参皂苷V(CKV)干预机制进行了探究。方法:1.APAP诱导肝损伤体外
学位
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其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多阶段、多因素、多基因和多细胞信号通路参与的复杂过程。由于肿瘤细胞的异质性及复杂性,相对于单靶点药物和药物联合使用,基于系统生物学的多靶点药物可能在肿瘤治疗上具有更好的优势。因此,合理设计出协同调节多病理靶点且安全有效的先导化合物已成为抗肿瘤新药研发的热点。p53是人体重要的抑癌基因,具有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细胞凋亡等功能
学位
近年来,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在皮肤病、妇科以及泌尿系统等浅表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光动力疗法毒性小、起效快、无耐药性,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不会危及毗邻正常组织,因此,PDT凭借其独特优势已经成为肿瘤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三大常规治疗手段外的又一种成熟治疗技术,在肿瘤防治领域日益受到重视。PDT虽然在临床肿瘤治疗
在心脏发育过程中,心肌细胞增殖对心室壁形态发生和心肌致密化过程起到了关键作用,心肌细胞增殖异常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发生密切相关。有机氯农药五氯硝基苯(Pentachloronitrobenzene,PCNB)是一种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土地杀菌剂,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较强的生物富集性,给农作物生产和食品安全带来了严重的隐患。本研究基于前期工作基础进一步探究了PCNB影响心肌细胞增殖以及诱导心脏发育毒性的机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但长期使用会引起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和向心性肥胖等多种副作用,进而影响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已有报道表明,糖皮质激素能够促进肝脏糖异生基因的表达,并且抑制脂肪UCP1的表达。糖皮质激素引起肝脏糖异生和抑制UCP1的表达机制尚不明确。我们的前期研究发现糖皮质激素能明显促进肝脏和巨噬细胞Klf9(Kruppel-like factor 9)的mRNA和蛋白水平。为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