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土地征用现象持续发生,大量农民失去土地,而对于这一群体来说,失地即失业。失地后,这一群体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流向社会后,会带来诸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虽然失地农民会得到征地拆迁土地补偿款,但补偿款多为一次性支付,缺乏“自主造血性”地持续性生活来源保障,因此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公共治理领域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则成为政府治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以范家屯镇为例,对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进行研究。范家屯镇城镇化进程快,城镇化率明显高于同时期的全国水平,失地农民问题突出,而且范家屯镇属于欠发达地区,该地区失地农民特点是自主意识差、缺乏再就业技能和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因此范家屯镇失地农民的政府治理有一定特殊性和代表性。本研究选取了范家屯镇下辖的4个行政村或社区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详尽的分析,探究了范家屯镇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的现行机制,剖析了政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通过借鉴其他地区政府治理的优秀经验,结合当地特色和政策框架,提出了政府治理当地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建议,如树立责任意识、强化政策宣传,健全专门设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险,建立就业培训协同治理机制和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推进失地农民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构建失地农民再就业跟踪反馈机制和健全企业为失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的机制,力图在机制上进行完善,形成可持续的、行之有效的公共治理措施。本文立足政府责任理论、公共就业服务理论等公共管理理论,通过合理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直面研究对象和群体,收集一手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希望对其他欠发达地区的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治理提供一般性参考。本文在研究中在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两方面进行了创新。在研究视角的创新方面,传统的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研究集中在再就业问题上,本研究从治理主体的视角切入,突破了传统的研究范式,拓宽了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研究维度。在研究内容的创新方面,鲜见对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政府治理进行研究,本研究试图弥补这一点,以范家屯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典型,探讨类似欠发达地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和治理建议,这些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对实践理论的客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