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的幸福意义建构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xtersky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做饭”这一日常生活中反复出现但又常被忽视的社会行动入手,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对案例的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揭示了“做饭”对于“幸福”的多重建构功能,阐释了“做饭”的日常生活行为对于社会、家庭、个人均具有巨大的价值。首先从理论层面对“做饭”生活行动同幸福意义系统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建立理论框架。指出人类的每一个社会行动都是一种意义系统的建构和意义的传达。这是由人类生活的“文化性”所决定的。人类生活的文化性决定人类的行动具有文化的价值,而人类对这种文化价值的追求体现在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上,而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则最终体现为对“幸福”的渴望。接下来,在此基础上本文建立了评价“做饭”幸福意义建构的三个向度是:健康、家庭和谐、生活情趣。以此为出发点,先从宏观角度论述“做饭”对于幸福的建构功能,主要内容包括:“做饭”对于人类生命质量的提升的作用和对于人类“生活力”的保持和提升的作用,并针对西方国家在工业时代所出现的“麦当劳化”误区进行分析和批判。然后,从微观的视角出发,紧扣本文所建立的评价“做饭”幸福意义建构的三个向度,通过对三组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做饭”的对于幸福的微观建构功能。最后对与“做饭”相关的问题进行理论讨论。文章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做饭”为代表的家务劳动从家庭重压转化为对幸福意义的一种追求方式。正因如此,“做饭”这种家务劳动不会被完全的市场化和社会化。而我国人民应该吸取西方国家的教训,并根据国情构建人性化的家务劳动模式,避免进入“麦当劳化”陷阱。
其他文献
随着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兼职也构成了非正规就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正规就业相比,兼职者与兼职机构之间的关系更具有暂时性:兼职者不完全在兼职机
教育功能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学者们一般从三个不同层面阐释,即宏观教育与社会发展层面,中观教育与群体、组织层面,微观教育与个体发展层面。本文主要关注微观高等
二战以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关于对资本主义内部各群体的研究再次成为学术界的热点问题。本文准备由分配关系入手,分析西方社会中产群体的形成与性质,特别关注
蜜饯凉果是以果坯、瓜蔬和白砂糖为主要原料,经糖蜜渍制或盐渍等工艺加工而成的休闲食品,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食品。在凉果蜜饯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环境等因素
近代的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得到空前的改善。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和物质条件改善的现实基础上,人们把合理化和科学
当前民间公益组织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弥补政府职能缺失,满足社会发展要求,激发民众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社会力量。本文以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