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作为在中国生根发芽的众多舶来艺术中的一种正日趋成熟,并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但是在热闹的景象背后,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却隐藏着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市场繁荣而学术研究滞后;过于注重形式的多元和新奇导致表演艺术主体灵魂的缺失;一味迎合大众导致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审美边缘化;服装表演艺术的功利性使其陷入市场误区和精神黑洞。而探究这些问题的实质则需要挖掘其深层内涵——服装表演艺术主体的审美心理这一精神内核。本文以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主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日前中国服装表演艺术在表演形式、舞台氛围等方面的研究已比较完善,但对服装表演主体审美心理的研究基本还是学术盲点。服装表演主体即服装模特,是服装表演艺术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其在舞台表演中的主动和商业运作下的被动身份的矛盾与冲突,使他们在舞台角色和社会角色中迷失了方向——服装表演中严重缺失核心人物的主体意识,这种缺失实际上就是主体自觉审美心理的缺失,从而导致观看者无法从主体角色中领会服装表演艺术与服装设计的美学理念,并最终阻碍服装表演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国当下服装表演主体的审美心理分析,提出审美自律性的美学探讨,希望为大众与表演者建立正确的审美导向。本文主要运用现象分析法、举例论证法和心理分析学说的理论进行研究。文章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阐述了在中国服装表演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艺术特征,研究了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的理论研究现状,并明确揭示了目前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现状中存在的审美问题,从而引出论题。第二章首先通过对服装表演艺术和技术上的特点,总结出了服装表演行为的四个审美特征,指出艺术主体是表演行为中重要的载体,它与表演中的其他因素共同形成了审美视知觉的统一,具有在场性与逼真体验、运动感与节奏性等审美特征,这些特征是服装表演艺术审美的重要体现,也是构成表演主体审美心理的研究基础。第三章引出了当代艺术思潮、服装表演模特选拔方式与模特赛事性质、表演艺术主体服务对象的性质这三个重要因素对审美标准的影响。并指出中国传统审美中“以德为美”与“德色结合”的审美取向和中国古代美学精神中“阴柔之美”的传统审美气质,在经历了千年之后仍然左右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念,这些精神气质和心理特征直接影响着人们对舞台上模特外在人体美和内在精神美的审美心理:而在当代背景下,又表现出了向现代转型的审美心理趋势。从论证中还得出,服装表演主体的审美标准不是孔穴来风和盲目服从,而应该是有证据可考,有规律可循;且中国当代服装表演艺术主体审美特征的重要表现应是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融通,中国当代表演艺术的发展和寻找艺术的主体必将遵循这两个重要特征。笔者在本章最后对服装表演主体特性与社会价值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剖析了在表演主体审美背后被社会价值观驱使,所表现出的孤立的优越心理、攀比和爱富心理、惰性心理等也是导致其审美价值观和审美心理扭曲的重要原因。第四章针对问题提出策略,如何培养出高素质的服装表演专业人才,高校应首当其冲地担负着重要使命,并对其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对表演者在专业素质、综合修养、职业道德、审美教育等都应给予全面的教育和培养,从而指导服装和表演行业,文章的结尾对中国当代语境下,服装表演新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和预测,并得出本篇论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