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研究——从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个案分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w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调查性报道是新闻报道形态中深度报道的一种,因其对社会的重大影响力曾被西方新闻界称为“报纸再生的希望之星”。在中国,调查性报道走过了一条坎坷的道路,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后才真正开始复苏,电视媒介的调查性报道起步虽晚于纸质媒介,但10余年间也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  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而言,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就是选题策划。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再加上外在影响因素的不断变化,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选题策划活动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主要表现在制作流程上更加完善,在理念方面也有所进步,但同时也承受着固有的阻碍和新的冲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国内学界对于调查性报道已有过一定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概念探讨和中西方观念、手法的比较方面,对于具体的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活动的研究涉及还不多。本文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的实际运做情况为研究对象,从中提炼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总结,希望对其它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能有所借鉴。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一、电视调查性报道及选题策划;二、《新闻调查》的选题策划及其实施;三,影响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的关键因素;四、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部分主要是理论概念的界定和梳理,举例说明了调查性报道的概念分歧,回顾了调查性报道在美国和中国发展的简要历史。介绍了《新闻调查》栏目成立8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电视媒体调查性报道与纸媒体调查性报道相比的差异和特点。明确了选题策划就内涵而言是新闻报道策划的一部分,是专门针对某一特定的以点状报道结构为特征的新闻单元,是在一定形式的限制下,进行选题筛选并对单一的事件或主题报道所进行的预期规划性的操作,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选题策划对于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的必要作用。  第二部分是对《新闻调查》栏目的选题策划活动的具体研究,从消息来源、选题遴选、选题落实、对于突发因素的应对和效果评估五个方面对电视调查性报道选题策划的思路、流程做出理论阐述。消息来源可分为一般消息来源和特殊消息来源两类,在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中更注重对特殊消息来源的发掘和培养。选题的鉴别和遴选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过程,而建立完善的选题会议制度、确定明确的选题筛选标准是集思广益、避免缺憾的重要保证。在选题的具体落实方面,结合《新闻调查》栏目一些节目案例,详细阐述了对于不同题材(事件性报道和问题性报道)、不同环节(进入设置、悬念设置、调查方式设置)和不同细节(人物设置、场景设置、话语平衡设置和画面感设置)在策划过程中应当如何筹划以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于突发性因素的应对是选题策划在拍摄现场所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而最后一个步骤——效果评估的目的则在于总结前一阶段策划活动的合理性,检查漏洞,为以后的策划活动提供科学的数据和经验。  第三部分是在对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活动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对其产生影响的几个主要因素,以《新闻调查》栏目的实际情况为例,从影响最为直接的三个方面,即政治气候、文化环境和栏目定位来展开论述。从政治气候上来看,舆论监督环境近年来逐渐好转,主要表现在调查领域拓宽和调查角度平民化两个方面。从文化环境来看,大众文化给新闻领域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新闻娱乐化,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严肃而追求深度的新闻节目的叙述方式和选题内容正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着变化。影响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栏目的自身定位,文章从栏目内容定位、栏目品质定位和栏目受众定位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四部分主要是指出《新闻调查》栏目选题策划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并有所针对地提出建议,为其它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提供参考。首先,对于监督权力的行使带有过于浓重的官方色彩。既要暴露问题,又要掩饰矛盾,还要促进工作开展,就只能在舆论导向的框架里伸伸手脚,对政府工作的质疑也只能是对一定行政级别以下部门的工作监督,基本上丧失了自已在社会现实面前应有的批判立场。在现有的体制、政策局限下,对于新闻媒体来说所能做的努力是有限的,主要是要求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在理念上要适当超前于上层建筑的认识,在报道实践中要始终坚持调查性报道的发展方向,不因存在局限而放弃寻求突破和发展的努力和信心。其次,节目内容缺乏一种整体性。这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性报道涉及范围广泛使得节目内容呈现不规则形态,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栏目定位方面的不明确。再者,在选题遴选的过程中存在这样一种判断倾向:以事件的情节丰富程度和冲突激烈程度来判断选题价值大小,而不是带着对某些问题的思考来关注个案。最后,选题缺乏独家性。大多是以纸媒体为“上游”选题来源或者紧随司法机关的脚步进行事后调查,真正可供调查的空间不多,不过是借助电视的手法和栏目品牌的影响力进行的再现。据以上问题,笔者提出《新闻调查》栏目在选题策划中应该按照“探询事实真相”的定位标准来严格把关,带着对中国现有问题的深层次思考,更多地关注那些成长中的、本身有生命力的新闻素材,尽可能地发掘独家选题。当然,这些要求在目前的环境局限下有着显而易见的难度和挑战性,但这应当是电视调查性报道栏目选题策划所应当追求并为之付出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中国的玻璃制造业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深加工玻璃领域的技术进步更为明显,包括生产设备的引进更新,部分设备的国产化制造等,都为未来整个玻璃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该文旨在通过对西方大型"真人秀"节目的核心理念、拍摄手法、营销策略和收视调查进行个案分析,比较这类节目与传统的纪录片、游戏节目和竞技节目在节目形态上的异同,从而提炼
近年来,随着长江下游航运的快速发展,航行船舶密度迅速增大,每天过往太子矶水道的船只达1500艘(次)以上,太子矶水道重大海损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发生,成为长江航运的重大安全隐
煤炭作为重要的燃料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巨大,经济高速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必将促进煤炭的勘探和开采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煤炭的消耗煤炭资源不断向地底较深处延伸,这对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媒介”已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微型实体,而成为一种魅力独具的朝阳产业。全球顶级的数十家传媒巨头正在世界各地伺机而动,我国的各大传媒集团也在积极寻求突
10月18日,针对高速铁路底基床层改良土性质,由徐州北联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系列高铁专用型”改良土厂拌设备,经专家、学者的初评、复评后进入全面试制阶段。同时也意味
当前,中国新闻传媒文化领域的一元化格局正在被打破,主流新闻传媒文化受到挑战,新闻传媒文化呈现出大众化、知性化的多元化倾向.中国新闻传媒文化正在转型.新闻传媒文化转型
《中国青年报》作为一份可读性很强的全国性大报,它的系列报道在中国系列报道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着论述《中国青年报》系列报道的发展历程,分析《中国青年报》各个时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脚步的加快,城市建设对自然河道的河势造成了很大的改变,尤其是在三亚市这样寸土寸金的中小型城市,建设项目与河争地、压缩河道行洪断
整个上半年,中国的PVC厂商是在喜忧参半中度过的。随着国家商务部对聚氯乙烯反倾销调查案作出胜诉终裁—进口经营者自2003年9月29日起,进口原产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