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至1946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法西斯轴心国进行艰苦鏖战并取得最终胜利的时段,虽然已经过去了70余年,全世界依然在回溯这场战争的各种环节。其中,战时美国对华政策一直是中国抗日战争史和中美关系史上绕不开的重要议题。目前,学界将研究目光主要集中在了美国政府层面对华援助活动的考察和评价上,其中包括经济援助、军事援助、文化援助等方面,但对美国民间援华的相关研究则涉及很少。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民间援华活动便如雨后春笋般兴起。1941年2月,为了整合美国民间分散的援华力量,统一向战时中国提供救济和复兴资金,《时代》周刊创始人亨利·卢斯牵头合并美国民间八个援华机构组建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United China Relief,简称UCR)。作为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官方报刊,《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News of United China Relief)于1942年9月在纽约市百老汇街1790号创刊(1790 Brodaway,New York,N.Y),以月刊的形式面向全美发行。该报刊从1942年9月5日创刊到1946年6月停刊以来,一共发行5卷45期,每期固定8页,加上1945年8月出版的抗战胜利特刊的4页,共计364页。本文以《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中544次图像报道为研究对象,拟采用文本分析法,以新闻图像传播理论为支撑,分析该报纸在展现中国军民浴血奋战,号召美国民众对华捐款捐物所体现的视觉化特征,以探求《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传播与援华动员之间的内在关系,借此回溯一段中美人民共同抗击法西斯日本的珍贵历史。本文思路如下:首先,梳理《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的创刊过程。该部分主要包括对全美助华联合总会的成立过程以及对《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创刊背景的介绍。其次,展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文报道的主要题材,该章节包括以表现抗战中的中国人民和以展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两部分。然后,分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构图设计。该部分主要包括:集合图像的通版设计、整体构图和个体元素的结合、系列组图的主题表达三个部分。最后,分析《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新闻报》图像报道的符号话语表征,该部分主要探析该报纸如何通过有关中国地理空间与景观、物化图腾与年节、书画艺术与哲学符号,构建出一个来自“他塑”视角之下的中华文化视觉符号系统。研究发现,全美助华联合总会成立后,由于美国国内受到排华成见与中立主义因素的影响,该报纸在创刊之后便深知其宣传任务的艰巨,故利用图像来传达观念的做法成为了必需。而通过从构图设计和符号表征两个层面分析该报纸的图像传播特征后,笔者认为,该报纸注重通过集合图像、整体构图与个体元素结合、系列组图的方式,提升了图像新闻的视觉传达力。与此同时,该报纸利用了一系列极具中国符号元素的图像报道,串联起了一个对中国地域、民俗、艺术文化的整合、认同的心理过程,完成了对中国“地理空间”的定位,再到对中国“民俗年节”的聚焦,最后到对中国“艺术文化”的升华的援华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