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10个淀粉含量不同的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双列杂交模式组配正反90个杂交组合,在河南南阳、郑州、浚县3个地点种植F1代杂交种,利用MARX-Ⅰ型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籽粒淀粉含量,采用1年多点的联合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基因型、地点以及基因型与地点互作对玉米F2籽粒淀粉含量和F1代植株农艺性状的影响;运用配合力方差分析的方法,估算了淀粉和农艺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1)3个地点的淀粉平均含量的差异相互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程度,郑州点淀粉含量最高,浚县点最低,相差0.97个百分点;基因型间的差异极显著,淀粉含量高的组合有2×4、2×8、4×9、8×9、8×10、4×2、8×2、8×4、8×7,含量达到72.5%以上;而组合1×5、1×6、2×3、3×5、5×6、6×9、6×1、5×3、6×5较低,淀粉含量仅在69%以下。表明,淀粉的含量随着基因型的变化而有显著差异;基因型与地点互作不显著;
2)淀粉的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其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仅有39.80%和31.86%。说明在本试验中,淀粉的遗传力较低,这可能与当地的生态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有密切关系。F1
3)玉米籽粒F1代和F2代的淀粉含量均表现为正向优势。F1代籽粒淀粉含量与母本和中亲值的相关极显著;F2代与中亲值的相关极显著。
4)不同组合产量差异很大,同一组合在不同地点产量表现也不同,其地点间和基因型间分别存在极显著差异,地点与基因型的互作的差异也达到了显著水平。
5)在地点之间以及基因型之间穗部性状同样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地点与基因型的互作,除穗长、穗粗和出籽率差异不显著外,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重、籽重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说明,穗部性状不仅受到基因型控制,还存在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都为极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