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科书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价值的载体,编撰者选择哪些内容进入教科书,通过这些内容的传递期待学生获得什么,这其中明显地含有价值取向。在当今全球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浪潮中,人类的本质力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关注教科书中的人物,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来揭示其中的价值取向,是教科书研究的一个重要途径。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对小学生来说,有一种特殊的亲和感和吸引力,儿童形象所体现的个性或品质特征更易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建国至今,人民教育出版社共出版了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这样长的时间跨度之内,我国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变,社会变迁之下教科书儿童形象的演变或趋同是价值取向发展态势的一个缩影。探明这种价值取向的演变规律对挖掘语文教科书的深刻意蕴和优化教科书的编撰来说都有着重大意义。因此论文选择以儿童人物为切入点,以我国小学语文八套教科书为分析文本进行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教科书中塑造了什么样的儿童形象?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对儿童的这种期待,或者说儿童形象所体现的主流价值观呈现着怎样的变化或发展趋势?为教科书的编撰提供了怎样的启示?研究遵循以下思路进行:导论部分闸述了选取八套教科书进行儿童形象分析的基本理由,说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综述国内外教科书人物形象分析的理论与操作模式。论文的第一部分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儿童形象的特殊性,根据文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构建出一个较为完善的儿童形象分析框架,包括外在形象和内在形象两个角度,其中外在形象包括生理形象、社会形象、政治形象,内在形象包括心理形象、伦理形象和道德形象,这六大方面包含了十个分析纬度:性别、民族、国别、时代、政治背景、情绪、情感、性格、与他人关系、道德品质。每个分析纬度下面有若干分析因子。论文的第二部分使用所建分析框架,按照各个分析维度对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进行编码与统计,在频度分析和质性分析中比较八套教科书中的儿童形象,寻找八套教科书所呈现的继承性或趋向性。在对比八套教科书儿童形象之后,论文的第三部分以一种审视的眼光作出以下结论:生理方面,以男性文化为中心,但对女性的重视逐渐提升;社会方面,汉族中心主义倾向明显,国际视野不但拓宽,经典文化逐渐复归;政治方面,注重政治归属感的养成,政治权威逐渐弱化;心理方面,儿童情绪的成人化倾向加强,对情感社会化的重视逐渐增加,对性格的包容性增加;伦理方面,对无私奉献的高度推崇,个人的地位逐渐提升;道德方面,公德意识弱化,和谐观念增强。为优化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和更新教科书价值理念,本研究在最后从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展现少数民族文化、还原儿童天性、注重道德要求的人性化、增强社会公德意识等角度为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建议;并在儿童形象的多元解读、人物背景的适当补充、道德行为的辩证分析等方面为教科书的使用提供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