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量子点是指尺寸小于10nm,具有准球形的结构,能稳定发光的一种纳米碳材料。碳量子点具有独特的荧光性质,如:发光具有尺寸和激发波长依赖性,发光稳定、且无光漂白现象。碳量子点还具有低毒性和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因此,在生物成像,荧光传感,光催化和有机光伏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本论文对碳量子点表面化学修饰与功能复合物,发光性能的调控以及表面增强拉曼效应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结果如下:利用重氮化学的方法在碳量子点上接枝了不同的芳基(如苯基、4-羧基苯基、4-磺酸基苯基和5-磺酸基萘基)。每个碳量子点上接枝的4-羧基苯基、4-磺酸基苯基和5-磺酸基萘基个数分别为21,21和12。芳基修饰的碳量子点平均大小为2~4nm、平均厚度小于1nm,具有好的结晶。芳基修饰后,碳量子点的荧光在418~447nm范围内实现了调控,且荧光量子效率也明显改善,最大可提高6倍。芳基修饰后的碳量子点在pH1~11范围内荧光基本不变,具有更好的耐pH性。同时,对芳基修饰后碳量子点的发光机理进行了讨论。修饰前碳量子点的发光归因于边缘卡宾结构的三重态,芳基修饰后形成了新的缺陷态发光。用碳量子点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氯金酸制备了具有2nm厚碳量子点壳层的金/碳量子点核壳纳米粒子。通过调节原料比或反应温度,核壳纳米粒子的大小可在8~44nm范围内调控。将24nm的核壳纳米粒子用作表面增强拉曼的基底检测罗丹明6G分子,比同样大小的纯金纳米粒子表现出更好的表面增强拉曼效应。主要归因于制备的核壳纳米粒子能更强地吸附芳香性探针分子。利用水热法对不同碳素材料(如碳纤维、石墨粉、氧化石墨烯和还原氧化石墨烯)制备的碳量子点进行后处理。水热后碳量子点的荧光都蓝移至440nm,且荧光的半峰宽明显变窄,荧光量子效率也提高了2倍。这主要是由于碳量子点表面含有的含氧基团(如羧基、羰基、羟基和环氧基等)在水热处理后主要保留了羰基相关的含氧基团(羧基和羰基)。水热处理后,大量的羰基相关的含氧基团(羧基和羰基)更有利于碳量子点进一步的化学修饰和功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