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海口市农用地各用地类型的演变进行分析,并对海口市农用地各利用类型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其结果可以为海口市农用地景观格局分析和农用地利用变化趋势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还可以为农用地的优化配置提供前期研究基础。采用海口市1991、2001、2010年3期Landsat TM/ETM+和ALOS遥感影像数据,使用ENVI4.4和ArcGIS软件并对照二调数据对3期遥感影像进行分类。通过土地利用变化率得到海口市农用地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律,并在ArcGIS中通过空间叠加分析获得海口市农用地转移矩阵和空间转化特征。运用特尔菲法选取农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个评价因子在不同农用地类型中的权重,再运用ArcGIS中的Spatial Analyst模块,对农用地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得出海口市各个农用地类型的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出五个生态适宜性等级,即极适宜、高度适宜、中度适宜、边界适宜和不适宜,并结合2013年海口市农用地利用现状,对不适宜农用地的区域提出适当的调整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1991-2010年耕地、园地、林地、坑塘水面和牧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率分别为:-0.55%、0.48%、-0.70%、0.20%、-0.01%;从时间上来看,近20年,农用地面积减少较快,其中园地的增长速度最快,坑塘水面其次,林地和耕地面积减少明显;从空间上来看,农用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建成区外围,耕地和园地互相转化的区域分布均匀,其中中西部的林地主要转化为了园地,在东海岸和东寨港附近部分耕地和红树林转化为坑塘水面。2.海口市地形平坦,农用地海拔均在200m以下,坡度大于25°的农用地面积为38.95hm2,仅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03%,说明海口市的地形条件十分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在土壤因素中,土壤中磷含量较高,氮、钾含量相对较低,土壤质地较差,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壤土面积为19121.65hm2,仅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0.97%,土层厚度较厚,在90cm-121cm的区域面积为128250.39h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3.6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在7.98g/kg-11.56g/kg的区域面积为39717.02hm2,仅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2.79%,因此需要加大对土壤的改土、培肥工作,提高土壤的产出能力;海口市水利条件较差,但是由于海口市所处地区的气候特点,其水源条件并没有成为农业生产的限制性因素。3.海口市极适宜耕地的面积为42684.00hm2,现有耕地面积为35627.18hm2,其中现有耕地中极适宜面积为7428.97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0.85%,不适宜面积为4906.83hm2,占现有耕地面积的13.77%,说明海口市现有耕地存在着一些不合理利用的现象,应加大对耕地的保护,严禁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对不适宜耕地地区,应努力改良土地质量,使其适宜,坡度大于25°的耕地应调整为其他农用地类型。4.海口市极适宜园地面积为29443.71hm2,现有园地面积为109742.85hm2,这说明存在大量不适宜或是边界适宜园地生长的区域被开发为园地,其中现有园地中极适宜面积为18696.89hm2,占现有园地的17.04%,不适宜面积为5504.36hm2,占现有园地的5.02%,不适宜区主要分布在秀英区的永兴镇,这里土壤肥力较差,土层厚度较薄,应加大对不适宜区培土,增施有机肥的力度,提高土壤肥力,以适宜园地的发展。5.海口市极适宜林地面积为51952.32hm2,现有林地面积为19219.22hm2,其中现有林地中极适宜面积为5328.41hm2,占现有林地的27.72%,不适宜面积为599.19hm2,占现有林地的3.12%,林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应加强对天然热带雨林和红树林的保护,扩大植树造林面积。6.海口市极适宜坑塘水面的面积为1586.03hm2,现有坑塘水面面积为9565.91hm2,其中现有极适宜和高度适宜面积之和为1318.37hm2,占现有坑塘水面的13.78%,不适宜面积为1200.27hm2,占现有坑塘水面的12.55%,对于利用不合理的坑塘水面应尽量调整为其他农用地类型,以促进海口市农用地的可持续利用。7.极适宜牧草地的面积为35385.62hm2,现有牧草地面积为82.37hm2,说明海口市发展牧草地种植的空间极大,应对坡度大于25°的耕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