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上健次(1946-1992)出生于日本纪州的—个被歧视部落,在作品中以独特的手法描写了部落的风土人情。他将部落称作“路地”,深入探讨了部落复杂的地缘、血缘以及歧视等问题。1976年凭小说《岬》成为日本战后出生的首位芥川文学奖得主,在日本现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在《岬》之后,中上健次又创作了续篇《枯木滩》(1977)、《天涯海角至上之时》(1983),因为主人公都是秋幸,所以这三部作品被称作“秋幸三部曲”。在这三部曲中,中上不仅讲述了被血缘所困的青年——秋幸的命运纠葛,还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路地”。“秋幸三部曲”中出现了大量的气味描写,这些气味在设定故事背景、推动故事发展、塑造“路地”世界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迄今为止的研究中,这些气味的功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以“秋幸三部曲”为研究对象,以尚塔尔·贾凯《气味的哲学》一书中的嗅觉理论为参照,运用文本分析法,对“秋幸三部曲”中气味的功能进行考察。本文首先对“秋幸三部曲”中的气味进行分类,然后从设定故事背景、推动故事发展、创造“路地”世界三个方面对气味的功能进行详细论述。第一章参考嗅觉理论和上田穗积的分类法,根据气味所诱发的心理活动的好坏,把气味分为“好的气味”和“不好的气味”;根据是否与地缘、血缘、歧视等问题相关联,把气味分为“意义气味”和“具体气味”;根据是否真实存在,把气味分为“实际气味”和“创造气味”。这些分类为此后具体分析气味的各项功能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二章从故事的主人公、地点和时间三个方面出发,论述气味在设定故事背景方面的功能。通过具体分析文本发现,气味把秋幸设定成嗅觉十分灵敏、被血缘所困的人;把路地设定成被山海封闭、自然丰富但近代化进程落后的所在;把故事时间设定成闷热、易滋生事件的夏天。第三章论述气味在推动故事发展方面的功能。抽取几种典型气味,详细阐述中上如何利用气味的记忆功能,展现美惠等人的情感态度以及秋幸的心理活动;利用气味的评价功能,展现秋幸对纪子、新地的女人们、雪等人的不同评价;利用气味的伏笔功能,为秋幸杀死秀雄埋下伏笔。第四章尝试站在中上文学的视角,阐释中上怎样运用气味构建“路地”世界。首先,中上运用气味的变化记录“路地”从变化到消亡的过程。其次,把煎鸡蛋的气味、粥的气味、线香的气味和血缘关联起来,突出“路地”血缘关系的复杂性。此外,中上还对夏芙蓉生长地和气味进行特殊设定,以此揭示“路地”歧视与被歧视并存的本质。气味在“秋幸三部曲”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考察这些气味的功能,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秋幸三部曲”的故事背景和故事发展,还为我们探究中上健次的“路地”世界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