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重组抗蓖麻毒素人源化单克隆抗体(MIL50)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临床试验提供参考依据,为MIL50的继续开发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了可靠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MIL50在猕猴体内的血药浓度,并对方法学进行严格确证;采用同位素125I标记MIL50,研究在大鼠体内的动力学、组织分布、排泄和代谢特征。结果1.ELISA法测定猕猴血清MIL50的方法学验证建立了ELISA的方法检测猕猴血清样品中MIL50的浓度,其结果表明MIL50在浓度为0.110 n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浓度线性良好,最低定量限为0.1 ng·mL-1。日内精密度为4.214.6%、日间精密度为5.617.9%,准确度为1.39.9%。样品稀释不影响测定。样品在-20℃放置5个月稳定性良好。该方法满足CFDA规定的方法学要求。2.分猕猴静脉推注MIL50后的药代动力学评价猕猴单次静脉输注低、中、高(1 mg·kg-1,4 mg·kg-1,16 mg·kg-1)三个剂量的MIL50,平均消除半衰期t1/2依次为19.1±0.7、15.8±2.5和16.7±3.9天,各剂量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个剂量组的平均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依次为479034±36792、2640882±524576和13461992±2170727 day?ng?mL-1,比例分别是1∶5.5∶28.1。血浆清除率CLs依次为:2.10±0.15、1.56±0.29、1.21±0.18 mL?day-1?kg-1,中、高剂量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表观分布容积Vzobs为57.55±2.75、35.21±6.71、28.86±7.03 mL?kg-1,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间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综和上述结果,猕猴单次静脉推注MIL50,在116 mg·kg-1范围血药浓度基本呈线性动力学消除。3.125I-MIL50在Ricin染毒与非染毒大鼠体内的动力学比较研究Wistar大鼠Ricin染毒(12 ug·kg-1)后1小时尾静脉注射给予1 mg·kg-1的125I-MIL50和直接尾静脉注射1 mg·kg-1的125I-MIL50,给药动物血药浓度逐渐降低,14天内两种给药方式的血药浓度基本一致,14天后染毒组药物消除速率快于未染毒组。染毒组与未染毒组的动力学参数,用14天内的血药浓度计算,药时曲线下面积AUClast、表观分布容积Vz、清除速率Cl、半衰期t1/2、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last等参数在两种给药方式间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给药后14天内染毒与否对MIL50在动物体内的消除过程没有显著影响,这种现象可能与抗体和毒素的给药摩尔比(36:1)有关,抗体的量远远超过毒素的量,大部分的抗体会以非结合的形式存在于机体内,与未染毒组以相同的方式消除,采用34天内的血药浓度计算AUClast、Vz、Cl、t1/2、MRTlast等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给药后34天内染毒组比未染毒组血药浓度底、药物清除快,该差异主要来源于给药14天后,可能与低浓度下抗原抗体结合加快消除有关。4.125I-MIL50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雄性Wistar大鼠静脉注射125I-MIL50(2.2 mg?kg-1),于给药后1 h、24 h、8 d和35d各活杀一组动物,雌性Wistar大鼠静脉注射125I-MIL50(2.2mg?kg-1)于给药后24h活杀一组动物,测定总放射性和沉淀部分的γ放射性,计算当量的药物含量。结果显示,给药后体内组织中均检测到放射性,表明MIL50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和器官;主要放射性集中在血清中,且血清中的浓度一直高于组织中的浓度,表明125I-MIL50不会与组织特异性结合,在组织中无蓄积性;胃肠内容物种的放射性可能是由125I-MIL50在体内被各种酶代谢,产生酸性和碱性片段,通过胃肠壁的分泌进入胃肠道产生的;肾和膀胱中的含药量一直较高,125I-MIL50可能经尿排泄,这要经体内排泄实验进行证明;脂肪、脑、脊髓等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一直较低,125I-MIL50不易进入脂性强的组织,不易透过血脑屏障;24 h组织和体液的药物浓度在雌、雄个体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I-MIL50在大鼠体内的分布无性别差异。5.125I-MIL50在大鼠中的排泄雄性Wistar大鼠在静脉给药125I-MIL50(2.2mg·kg-1)后,0120 h内从胆汁中排泄的药物放射性占总给药量的4.5±1.6%。027 d从尿和粪便中排泄的放射性分别占总给药量的62.6±4.4%和15.5±0.9%。粪尿实验结束大鼠机体残余放射性5.3±1.0%。最后彻底冲洗代谢笼占给药量的2.8±0.9%。粪便、尿液、机体残余和代谢笼沾染共回收到总给药量的86.3±4.8%。结论1.建立的ELISA方法符合FDA规定的方法学要求,简单、准确、可靠,可以用于猕猴血清样品的测定;2.猕猴静脉推注给药后,在1.016 mg/kg剂量范围内药物在体内的消除基本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的特征。3.大鼠给药后14天染毒组比未染毒组血药浓度底、药物清除快,该差异可能与低浓度下抗原抗体结合加快消除有关。4.125I-MIL50在Wistar大鼠体内分布广泛,不易与组织发生特异性结合,不易进入脂性强的组织。5.125I-MIL50在大鼠体内的排泄途径是以经肾排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