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背景胃癌是世界四大常见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876,000新发病例和647,000肿瘤相关死亡病例。在中国,胃癌也是高发病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在男女性都居恶性肿瘤的前三名。每年约有40万新增胃癌病例。但是胃癌患者的愈后较差,可手术切除病例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不多于24个月。在肿瘤相关死亡病例中,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相关死亡原因之一。胃癌患者预合较差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复发,术后复发率高是其肿瘤相关死亡率高的重要因素。其中,腹膜转移是胃癌复发类型中预后最差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复发形式。在行手术治疗后,约有20%的胃癌患者会以腹膜转移的形式复发。其中,约有40-60%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早期仅以腹膜损害为最初表现。如果仅行保守治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极为短暂,一般为6至8个月。因此,选择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去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成为一种迫切需要。医学者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胃癌进行综合治疗,其疗效有改善。时至今日,医学界仍然把手术治疗作为胃癌的首选和最主要治疗。相关研究显示,胃癌淋巴转移程度直接关系到术后的复发和患者的预后。大多数外科医生建议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广泛性淋巴结清扫,并且把D2根治术作为标准手术方式写进了NCCN癌证指南中向世界推广。另外,由于胃癌术后经常由于局部或区域复发而失败,故局部辅助性放疗有助于改善手术治疗的效果。放射治疗及放射介入治疗亦可以用于不能切除的局部晚期胃癌或者可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的组成部分。还有,由于胃癌手术治疗的效果不好,很多新的辅助治疗方法被提出被用于临床,化疗就是其中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化疗现阶段一般分为术前化疗和术后化疗。过去一直有很多临床研究探讨术后化疗对胃癌综合治疗的作用,一部分研究对此持怀疑态度,一部分对术后化疗对此持肯定态度。最后,化疗与化疗的副作用较大,面对其效果的不尽理想,有学者认为是因为放化疗造成免疫功能的损伤,故而提出了免疫治疗,以在放化疗时提高免疫力,以增加疗效。上述治疗措施对疗效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随之而来的胃癌腹膜转移却令上述治疗手段疗效有限。面对这个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腹腔化疗的概念。Fisher等研究证实原发灶切除后24小时内残留癌细胞就会发生动力学改变,细胞负荷降低,增殖比率升高,大量的G0期细胞进入增殖期,并加速增殖,一周后即可增长为肉眼可见瘤灶。原发灶切除后7天内,残留癌细胞对腹腔内化疗较敏感,是进行化疗的理想时间。而腹腔化疗是最早进行的化疗方式。腹腔热灌注治疗是最早进行的化疗方式之一。其利用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增加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以提高手术疗效。腹腔热灌注化疗不仅可有效地治疗胃癌患者的恶性腹水,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在腹腔热灌注化疗后,胃癌腹膜转移患者最高生存期可延长达35个月。腹腔热灌注化疗已被有关临床研究和荟萃分析证实是切实可行的、安全的、有确切疗效的新式治疗手段。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腹腔热灌注治疗联合全身静脉化疗对晚期胃癌腹膜合并多脏器转移的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方法收集晚期胃癌患者23例,分成对照组13例,实验给10例。对照组仅行全身静脉化疗,实验组行全身静脉化疗合并腹腔热灌注治疗。实验组术中在腹腔左右侧膈下和盆腔两侧,放置4条腹腔热灌注管,分别作为进、出水管。把循环器套管按要求安装于体腔热灌注机上(BR-TRG-I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并将生理盐水3000-4000m1作为灌注液(根据患者腹腔容量确定),设定治疗温度为43摄氏度,灌注速度为400ml/min,术中灌注1次,术后每日灌注一次,每次灌注时间为60min,根据患者对腹腔热灌注的反应情况,可连续灌注3-5次。两组患者均采用行全身静脉化疗,化疗方案按照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推荐方案进行。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随访,患者死亡时随访终止。末次随访时间为2013年9月1日随访期间定期按上述化疗方案化疗。计算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生存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平均随访时间为8个月,最长随访时间15个月。随访3月,实验组患者6例出现疾病进展,对照组9例出现疾病进展。随访6月,实验组无进展率为20%,对照组为0%。随访1年,两组无进展率皆为0%。把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进行比较,比较应用SPSS13.0软件,采用K-M生存曲线进行统计学分析,P=0.131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疾病进展时间与对照组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3月,实验组患者无死亡病例,对照组有2例患者死亡。随访6月,实验组患者生存率为90%,对照组为46%。截至随访结束,两组生存率皆为0%。对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进行统计学分,P=0.016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不同,实验组的总生存期较对照组的总生存期延长。两组患者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消化系统反应。实验组3例患者发生不完全性肠梗阻,均自行缓解;对照组1例患者出现药物热,1例患者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均于对症治疗后缓解。表2-2显示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实验组共有6人发生了骨髓的不良反应,其中Ⅰ度2两,Ⅱ度3人,Ⅲ度1人。对照组共有7人发生了骨髓的不良反应,其中Ⅰ度4人,Ⅱ度3人,两组都没有Ⅳ度骨髓不良反应发生者。在消化道不良反应中,实验组6例和对照组7例发生Ⅰ度不良反应,两组都有2人发生Ⅱ度不良反应和1人发生Ⅲ度不良反应,两组都没有发生Ⅳ度不良反应。实验组2例发生Ⅰ度肝功能受损,3例发生Ⅱ度肝功能受损,没有发生Ⅲ度和Ⅳ度肝功能受损者。对照组2例发生Ⅰ度肝功能受损,2例Ⅱ度肝功能受损,也没有发生Ⅲ度和Ⅳ度肝功能受损者。在外周神经毒性的不良反应中,两都有患者都有产生神经症状,但情况比较轻微。实验组2例和对照组3例产生Ⅰ度神经毒性反应,两组都没有Ⅱ-Ⅳ度神经毒性反应。在不良反应中,Ⅰ、Ⅱ度不良反应无需治疗,绝大部分能自行缓解,而Ⅲ、Ⅳ度则需治疗以减轻症状或者阻断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P=0.770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有3例改善,1例病情加重,其余无改变。对照组有5例病情加重,没有改善。两组的改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生存质量的评价有统计学差异。经治疗后,实验组的生存质量改善情况较对照组要好。结论晚期胃癌患者在腹膜合并全身多发脏器转移的情况下,应用腹腔热灌注治疗是安全的,没有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而且对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改善作用。尽管对晚期胃癌患者的疾病进展没有改变,但通过对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腹腔热灌注治疗可改善晚期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本研究证明腹腔热灌注治疗对晚期胃癌患者仍然适用,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但还需要大规模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来证明其结论的可靠性。第二部分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世界第三大癌症。虽然以手术为主、新辅助治疗等为辅的综合疗法已成为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新趋势,但总体治效果仍不尽人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40%的癌证患者因癌证复发或转移而死亡。预防肿瘤复发或转移的最好方法为尽早开展化疗。最早开始的化疗为术中进行腹腔化疗。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是近期常用的腹腔化疗的方式之一。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的短期疗效与安全性已得到了相关文献的肯定,然而,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行腹腔化疗对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长期的临床疗效一直存在争议。目的探讨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对进展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99例,分为实验组69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标准的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治疗。实验组在行标准的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其中直肠癌为Dixon术式后,关腹前将600mg的植入剂均匀洒于瘤床、肿瘤病灶区域及可疑亚临床病灶区域,如肠系膜上、下动脉旁。直肠癌病人植于骨盆侧壁侧韧带附着处、膀胱侧间隙、闭孔血管周围、髂血管周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及腹主动脉周围组织内。植入完毕后,用明胶海绵固定,以防药物流失。对照组处理同实验组,但不使用氟尿嘧啶植入剂。两组术后均行全身静脉化疗。利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复发率和生存率的差别。结果截止随访结束,实验组复发9例复发,对照组复发7例。实验组中共有8人发生肝转移,其中有脉管侵犯的肝转移7例发生肝转移,对照组只有4例发生肝转移,均为脉管受侵犯。两组的复发情况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的复发情况较治疗组为高。脉管受侵犯的会有更高的肝转移可能发生。在实验组中,脉管受侵犯的肝转移发生率更高。在两组都存在术后脉管受侵的情况下,其肝转移情况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其差异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的疗效所致。实验组的生存较对照组高。结论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在术后常规植入腹腔,作为结直肠癌根治术的补充治疗是有疗效的。本研究证明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可降低结直肠癌的复发率,对提高手术质量有重要作用,而且应用氟尿嘧啶缓释植入剂对降低进展期结直肠癌术后常见的肝转移发生率,提高生存率有重要意义,但还需要大规模随机多中心对照研究来证明其结论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