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集中分布区。随着积水深度的不同,三江平原典型的湿地植物分布往往呈现出同心圆式的带状分布格局特点。近年来,由于生境条件的变化,沼泽植物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研究表明环境恶化与植物格局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湿地生态功能。因此明确三江平原沼泽植物分布格局的形成机制,不但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可以明确淡水湿地植物演替规律;同时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湿地资源保护、退化湿地植被恢复及我国湿地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文以三江平原典型沼泽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模拟试验和室内模拟培养,从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入手,对三江平原沼泽植物带状分布的成因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方面的结论:
1.湿地植物的物种特性在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带状分布格局的形成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湿地植物对洪水的耐受力和对干旱的耐受力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而这种权衡可能是湿地植物形成带状分布的一个重要原因。
2.湿地植物之间的竞争作用和促进作用对于其生长、存活和分布有着重要的意义。而植物竞争能力的差异,尤其是植物的竞争能力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调整的能力,是决定湿地植物分布区域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洪水的不同组成部分,尤其是洪水存在的时间和出现的频度对三江平原湿地植物呈带状分布有着不同的作用效果,湿地植物的分布区域与洪水的强度和频度等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4.洪水水位逐渐升高可以增强湿地植物的洪水耐受力,增加植物在湿地中分布的范围。而湿地植物生物量分配模式调整能力的大小也可以从一个方面决定植物在湿地中的分布。
5.湿地中水位的降低而引起营养的可利用性的变化会对湿地植物生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可能是三江平原湿地总面积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