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态变异,尤其是花色变异,对植物进化和分类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用于观赏植物的开发也具有重要支撑。基于“居群”概念,本研究通过对淫羊藿属植物广泛的实地调查,探明该属种内花色变异情况,以期为分类处理、种质资源利用和筛选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选取种内花色变异的代表物种进一步开展质量评价及质量特征研究,以期为资源利用和药材质量形成机制探讨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淫羊藿属五个种,粗毛淫羊藿E.acuminatum Franch、黔岭淫羊藿E.leptorrhizum Stearn、少花淫羊藿E.pauciflorum K.C.Yen、直距淫羊藿E.mikinorii Stearn和腺毛淫羊藿E.glandulosopilosum H.R.Liang,花色呈现丰富的种内多态性。其中,粗毛淫羊藿种内花色变异最为显著,野外调查的18个居群中有6个居群呈现出花色变异。变异既存在于居群间,也存在于居群内个体间。种内花色整体上从浅黄色、黄色、浅紫色、紫红色、紫黄色到紫色连续变异。SCSS为其中最特殊的居群,紫花个体与黄花个体比例约为2:1。其余居群多以一种颜色为主,仅少数个体呈现出颜色变异。粗毛淫羊藿18个居群花色与生境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花色与纬度呈负相关(r=-0.512,P=0.021<0.05),与经度(P>0.05)和海拔(P>0.05)不存在显著相关性。此外,这些物种在根茎类型、茎叶数量和排列以及被毛情况等其他性状上呈现丰富变异。这些变异在以往研究中未得到充分描述,本研究对五种淫羊藿的形态学描述进行了补充修订,并为每个物种提供形态学注释。2.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及其总和淫羊藿多苷(ABCI)为评价指标,对粗毛淫羊藿18个居群(每居群6-30个体)进行系统的质量评价并分析其质量变异特征。粗毛淫羊藿18个不同产地居群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7个居群(SCMT、SCQL、SCXH、SCSL、CQFL、SCHJ和SCCM)均有成分低于检测限(无色谱峰),占居群总数的41.48%。在四种成分居群间分布上,朝藿定C为最主要成分,且在各个居群间具显著差异。根据淫羊藿药材以淫羊藿苷不得少于0.5%的质量标准,粗毛淫羊藿18个居群中共有5个居群达标,占总居群数的27.78%;参照淫羊藿多苷总量不低于1.3%的要求,18个居群共10个居群符合标准,占总居群数55.56%。综合含量测定数据与地理分布信息,从粗毛淫羊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考虑,优先选择在重庆和贵州及周边产区,可以保证其质量与品质的优越性与稳定性。从花色与居群含量分析结果来看,黄花居群与紫花居群在朝藿定A、B、C、淫羊藿苷和淫羊藿多苷居群水平上的平均含量均具有一定差异,且淫羊藿多苷在紫花居群中的含量(2.93%)比黄花花居群(2.16%)高近0.77%。SCSS居群黄花个体与紫花个体各成分含量差异均较明显,紫花个体的各成分含量均较黄花个体更高,提示花色与主要活性成分的积累可能存在关联。本研究基于野外广泛的居群调查,发现5种淫羊藿在花色及根茎、花茎叶等形状上存在丰富变异。本文对此变异进行描述并提供图片展示,并补充或修订其形态特征描述。花色曾被用作淫羊藿属分类鉴定的重要特征,但本研究提示花色特征变异在淫羊藿属可能普遍存在,物种鉴定时,花色特征的应用需慎重。同时,研究对后续种质资源收集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粗毛淫羊藿系统的质量评价发现部分居群质量优异,少数居群质量符合药典标准。质量与生境和花色变异未检测到显著相关性。研究为粗毛淫羊藿的资源利用和优异种质发掘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