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尽管动静脉内瘘是最理想的维持性血管通路,但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升高,老年肾衰竭和动脉硬化患者越来越多,静脉纤细、耗竭、难以建瘘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动静脉内瘘的各种并发症如静脉窃血综合症、血管狭窄及血管瘤、心力衰竭等仍不可避免。因此,如何建立和维持一个理想的血管通路是摆在透析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国内文献未见对内瘘寿命的生存分析的报道,故此本文分析了一批患者的内瘘使用寿命,并进行Kaplan-Meier分析和COX多元回归分析,寻找相关危险因素,以期延长患者内瘘使用寿命,为患者争取更多透析时间。目的:1.了解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2.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于我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并于我院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使用情况及各种影响因素,记录内瘘的使用寿命,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生存曲线,计算中位生存时间,并进行COX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于我院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并于我院维持血液透析的150例患者,其中40例内瘘失功能。失功能原因:血栓38例次,血管狭窄6例次,肢体顽固性水肿1例次。(2)15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1年生存率81.8%,5年生存率35.4%。40例失功能患者内瘘中位生存时间285±101.940天, 95%可信区间为(85.199-484.801)。(3)40例内瘘失功能患者行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CT、TRIG、PLT、CRP、年龄、瘘口直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是否患有糖尿病、肝素用量、内瘘使用期间住院天数,以上因素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分析显示对内瘘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透析低血压、HCT、内瘘血流量、CRP、糖尿病、血脂。(4)以内瘘中位生存时间分为两组,两组HCT、TRIG、CHOL、年龄、透析血流量、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两组CO、CI、LVD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HCT、TRIG、CHOL、PLT、HGB、CRP、内瘘血流量、年龄、瘘口直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与内瘘生存时间存在相关关系。(5)40例患者内瘘术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较术前明显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在动静脉内瘘术后较术前扩大,有统计学意义。(6)38例患者透析充分性评估,在血流量达到200-350ml/mim的情况下, URR平均值70.8%, Kt/V平均值1.45。结论:(1)150例患者动静脉内瘘1年生存率81.8%,5年生存率35.4%。40例失功能患者内瘘中位生存时间285±101.940天,以早期失功能为主。(2)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HCT、TRIG、PLT、CRP、年龄、瘘口直径、内瘘血流量、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是否患有糖尿病、肝素用量、内瘘使用期间住院天数,以上因素对内瘘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COX回归分析显示对内瘘生存时间有显著影响的危险因素依次为:透析低血压、HCT、内瘘血流量、CRP、糖尿病、血脂。(3)动静脉内瘘可以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心输出量、心脏指数的升高,左心房、心室腔的扩大及左室舒张末容积增大。38例患者URR平均值70.8%, Kt/V平均值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