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肺腺癌患者预后指标检测及生存分析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敏感突变的肺腺癌患者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相关指标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在不同转移模式下的治疗及预后差异。方法:筛选肺腺癌伴EGFR敏感突变病例,收集符合入组条件患者的年龄、性别、分期、吸烟史、EGFR基因突变类型、治疗史、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等信息。(1)采用免疫组化和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 PCR)方法检测EGFR-TKIs治疗后耐药组和敏感组患者的CSCs相关指标Sox2、Oct4和Nanog表达,分析这些指标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2)对于胸腔内转移的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根据其胸腔内转移模式不同分成单纯胸膜转移组(组A),单纯对侧肺转移组(组B)和对侧肺和胸膜均转移组(组C),分析研究不同转移模式的预后差异。(3)对于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伴寡转移的患者,根据是否接受寡转移部位的局部巩固治疗(local consolidative therapy,LCT),分成单药组(EGFR-TKIs)和联合治疗组(EGFR-TKIs+LCT),研究两组预后差异。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的基线数据分布。采用t检验分析免疫组化和RT-q PCR结果。采用Kaplan-Meier’s法和Cox回归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统计学显著性定义为P<0.05。结果:(1)免疫组化及RT-qPCR结果均显示,耐药组中Sox2、Oct4、Nanog表达显著高于敏感组。(2)携带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肺腺癌伴不同模式胸腔转移的患者中,A组、B组、C组中位OS分别为38.1月、35.7月和29.7月(p=0.037)。多因素分析显示,A组和B组的OS显著高于C组(A vs.C:风险比[hazard ratio,HR]=0.524,p=0.018;B vs.C:HR=0.473,p=0.030)。(3)EGFR敏感突变肺腺癌伴寡转移患者中,联合治疗组的中位OS明显长于单药组(34月vs.21月,HR=0.593,p=0.001)。结论:(1)Sox2、Oct4和Nanog高表达提示EGFR-TKIs治疗疗效不佳、预后差。(2)对于胸腔内转移的肺腺癌EGFR敏感突变患者,同时发生对侧肺和胸膜转移比单纯对侧肺转移或单纯胸膜转移的患者预后差。(3)LCT能在EGFR-TKIs治疗基础上明显改善EGFR敏感突变伴寡转移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YAP在I型神经纤维瘤病肿瘤组织中的病理学表达及定位,探索通过靶向抑制YAP治疗神经纤维瘤的可行性,为NF1肿瘤性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基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的相关数据库,筛选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内经手术切除的I型神经纤维瘤肿瘤组织的病理样本,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比研究YAP蛋白在正常神经组织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定位;2.为进一步研
目的:探究天然免疫蛋白NLRC3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疾病(包括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NAFL)、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及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作用及机制
目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是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主要副作用之一。目前,关于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本课题主要探讨照射后microRNA-122-5p(miR-122-5p)表达变化对放射性直肠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收集直肠癌患者在放疗前与放疗后的外周血,并通过qRT-PCR技术检测血清中miR-122-5p的表达变化;进一步在C57BL/6小鼠放射性直肠损伤模型中验证miR
胰腺癌易早期转移,临床诊断出肿瘤时大多处于中晚期,其预后往往较差,这也决定了早期诊断胰腺癌的重要性。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分子影像学以分子生物学为研究基础,可以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分子影像中磁共振与荧光双模态分子探针的研究,可以实现成像方式的优势互补,将有利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本研究构建了酶响应型双模态分子探针Fe3O4-HSP-QM,旨在细胞水平,研究双模态成像用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目的】本研究基
本研究拟探讨结直肠癌(CRC)外泌体中Lnc RNA HNF1A-AS1对成纤维细胞活化和CRC肝转移的影响。首先,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功能试验,探索不同转移性CRC细胞外泌体内Lnc RNA HNF1A-AS1在成纤维细胞活化和CRC肝转移过程中的作用。然后,通过体外功能试验和ROC曲线探究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对CRC细胞功能的影响以及CRC血清外泌体内Lnc RNA HNF1A-AS1的临床价值。结果
背景: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在多种人类肿瘤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NCRNAs在维持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分化、调控干性相关基因的表达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方法:1)用无血清三维立体悬浮培养富集乳腺癌干细胞后,采用荧光抗体标记干细胞表面的标志(CD44、CD24),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分选乳腺癌干细胞(Breast Cancer St
目的 胃癌的浸润性及远处转移导致胃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炭疽毒素受体1(ANTXR1)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被认为是炭疽毒素进入细胞的受体之一。先前的研究证实了ANTXR1在多种癌症类型的进展和肿瘤发生中的关键作用。然而,ANTXR1在胃癌中的生物学功能仍然未知。本研究旨在探究ANTXR1在胃癌中的作用,并阐明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蛋白质印迹分析,生物信息学数据挖掘和免疫组化被
背景:骨肉瘤是常见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肺部转移。骨肉瘤化疗耐药的发生导致部分患者预后不佳。目前关于骨肉瘤耐药现象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因此探寻骨肉瘤耐药机制,逆转骨肉瘤耐药现象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生存具有重要临床意义。LncRNAs是一类核苷酸数目超过200个,但是缺乏蛋白编码能力的长链RNA,它可以从多个水平对基因进行表达调控,包括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从而
目的:构建SETD8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SETD8在人乳腺癌细胞株中表达对于细胞凋亡、细胞周期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并观察稳定敲低SETD8表达后乳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的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中建立稳定过表达SETD8的MCF-7细胞株和稳定敲低SETD8的MDA-MB-231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感染效率。采用定量PCR技术和Western Blot(WB)蛋白免疫印迹
目的:明确AMH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价值;明确CTX损伤卵巢功能,探讨CTX对卵巢颗粒细胞分泌AMH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CTX通过诱导内质网应激调控AMH的分泌,从而损伤卵巢功能的机制研究。材料和方法:①收集144例接受环磷酰胺辅助化疗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于化疗前及化疗后检测患者血清激素水平(AMH、E2、FSH),并随访患者化疗后月经变化情况。分析性激素水平与月经状态的相关性,对比不同年龄组患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