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从多角度对重庆市主城区老年公寓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评估,以个体存在的、急需解决影响老人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为切入点,初步探索老年人的心理问题,为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层抽样:将总体全部按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再从每一层内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合起来组成样本。整群样本:将总体分成若干群体,形成一个抽样框;从中随机抽取几个群体组成样本;对抽中群体的全部个体进行调查。)对重庆市8个主城区各抽取任1所老年公寓的33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调查者为老年公寓的入住者,年龄≥65岁。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 Scale of Happiness, MUNSH)、生活满意度指数A(Life Satisfaction Index A, LSIA)、老年抑郁量表(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GD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和一般项目调查表等。通过前期对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初步分析后,大多数老年人反映睡眠质量差,我们对8所老年公寓随机抽取任1所老年公寓,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了解他们的睡眠质量,针对他们的睡眠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制定出适宜的方案,分别对两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作评定。结果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三方面,疾病组老人较健康组老人明显定向差,铭记功能下降,计算力减退,记忆力降低(8.24±2.79,9.18±1.67;1.70±1.46,2.17±1.14;1.88±1.78,2.41±1.63;0.72±1.10,0.98±1.19,P<0.05);日常生活能力方面,疾病组老人得分明显高于健康组老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SCL-90量表中躯体化、焦虑、抑郁纬度,疾病组高于健康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MUNSH比较,正性体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HAMA量表评定结果显示,健康组和疾病组比较,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方面都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老年公寓老人干预前睡眠质量低于干预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有质量问题的分别为73%和40%。干预前老人PQSI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后老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干预后老人比较,干预前老年人睡眠质量差、入睡时间长、睡眠时间短、睡眠效率低、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明显、催眠药物使用率高。经Logistic回归分析,老人年龄大、文化程度低、丧偶、有躯体疾病和性格内向的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高。结论⑴重庆市老年公寓疾病组老人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疾病组的老人认知功能下降,日常生活能力、幸福指数低,躯体化焦虑、精神性焦虑、抑郁明显低于健康组;⑵老人睡眠质量差,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干预后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睡眠障碍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躯体疾病及性格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