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行进口和与之相关的权利耗尽理论,是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法中的热点论题。在版权领域,由于权利取得和产品成本特性,尤其容易发生平行进口。本文试图以微观经济学的视角切入,对版权产品平行进口与权利耗尽问题做理论性和经验性相结合的实证探讨。在背景说明之后,首先简要介绍平行进口两大根本理论――权利耗尽和地域性理论。接着循序渐进,逐层探讨平行进口引发的直观市场反应、经济福利变动和市场影响机制。随后的实证研究是本文核心部分。文章分别以欧洲法院的司法判例和新西兰的版权产业市场为对象,在实证考察及其归纳、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实践背后的经济实质意义; 其中欧洲法院判例部分侧重法理和经济学分析,而新西兰市场研究部分侧重经验主义总结。从实证研究的要求出发,本文较少对有关理论和实践直接作价值判断,而侧重对现实经验进行归纳,并阐明其规律、原因,即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本文的特点在于:选取在某一方面具有突出特征的研究对象,大量搜集资料并加以提炼、概括,在此基础上借鉴、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从理论和经验上多层次、多方位地探讨平行进口政策的经济内涵和现实影响。最后,本文得出如下结论:平行进口对一国经济利益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实践中,对版权产品的销售权是否适用权利耗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而对版权作品的商业经营权适用权利耗尽将不合理地损害版权所有人权益。在种种理论争议背后,最终对政策选择起决定作用的仍是经济利益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