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构是“诗意的建造”,是连接的艺术。建构不仅仅是必要的物质活动,还呈现出审美性、逻辑性和诗意。建构的内核在于在尊重材料的力学特性和表现特性的基础上,建立起某种逻辑关系,而整个过程中又介入了人的思考。建构的意义在于建造本质的回归,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这个视角里,建筑的本质因素的审美价值被强化,建筑的材料、构造和结构方式,建造的过程成为建筑设计和表现的主题,成为建筑审美的价值取向。建构理论研究涉及建筑细部的结构、材料、构造、建造方式及其外在的形式表达。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如何使建筑融于自然,融于城市,融于人类日常生活,使之亲切宜人,是建筑细部设计的研究方向。正如建筑师马可·法兰斯凯瑞把最初的细部——节点尊奉为构造的生产者,因而也是意义的生产者,建构的细部因此也成为创新和发明的源泉。把建筑意义定义为细部设计、实施和更替的结果。建筑细部提升了建筑的品质,使之更具人性化和美感。本文对建筑细部设计的内在秩序作进一步分析,用建构的思维重新审视细部设计,辨析了建构本体性、表现性和真实性问题。由于建构是组成元素之间建立一个恰当的、清晰的、诗性的联系,简单的说就是连接的艺术,明确建构视野下的细部注重的建构内核三方面:恰当——在尊重材料的自身特性及力学特性之上建立的关系;清晰——达到具有逻辑性的相互作用关系;诗性——它介入了人的思考。从物质和非物质方面来解析,在这里引用了表皮概念。从散普尔的《建筑艺术四要素》中有关表皮的建构理论和工业化时代建筑维护和结构的分离现象得到支持,物质方面的解析由表及里的分成“表皮”和“结”两大部分;非物质方面对建筑所表达的意境深入探讨。通过分步解析细部的建构组成及特征得出细部的建构原则,并展望目前建筑领域中细部设计的发展趋势,以期对我国建筑创作细部设计有所益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