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发展迅速。本文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主要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和历史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比较优势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廉的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政策的支持,从而为我国承接大量跨国公司体育用品代工业务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我国本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迅速发展。2.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体现为土地、劳动力、原材料及运输等成本的大幅度上升。在这种背景下,跨国公司将订单从我国转移到周边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更低的国家;国内品牌企业也呈现出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趋势,以应对成本压力。3.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体育用品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大量产品库存积压成为体育用品行业增速下滑最直接的表现,打折促销成为最直接的促销手段。市场的变化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企业行为所造成的产品供给过剩,如企业产品定位模糊、产品差异化小、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不足等;二是消费者行为所造成的有效需求不足,如体育健身意识不强、缺乏体育文化氛围等。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基本思路是:1.我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保持,因此体育用品制造业应该在继续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基础上,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提升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实现产品升级和结构优化。注重产品质量,对市场进行准确定位并细分市场,改善营销手段和售后服务,提升品牌形象。3.应不断强化政府对体育用品制造业的引导和服务功能。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大多数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因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职能,减少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意识,在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面给予企业以扶持,使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