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消费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和学术研究的热点,不同的研究者分别从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但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当消费行为从满足个体生存需要的纯粹经济行为上升为一种经济—文化行为,以往建立在经济决定论基础上的诸多研究视角在面对当代消费问题时就日益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狭隘性。特别是在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逐渐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西方消费主义文化也逐渐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消费者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背景下,对大学生消费形态进行实证分析,初步探究消费行为中的文化意义就显得更加重要。 论文第一部分—绪言重点对有关消费的社会学研究进行了理论回顾,并就我国大学生消费研究的现状做出了总结;同时对研究意义、研究方案等问题予以了详细说明。 第二部分主要对消费主义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历史考察,详细论述消费主义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并对其重要特征进行梳理;同时简要介绍了消费主义分析中的“文化主导权”理论,以便为接下来的实证分析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则对我国社会消费主义的发展状况进行了一般描述,重点是以我国城镇居民为例,分析消费主义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和作用方式,强调消费主义相对于经济因素的文化独立性,揭示其传播过程中的“非经济因素”。 第四部分以武汉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在利用“消费主义倾向指标”了解大学生外在消费现状的基础上,证实了大学生消费者具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并利用“文化主导权”理论对消费主义兴起、传播的方式做出了简要分析。针对大学生消费主义行为造成的消极影响,本文还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 最后一部分是从整体上对全文的总结性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