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其提出伊始就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并很快被社会各界所接受,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热点。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城市成为人类主要的生活空间。因此,我国有必要寻求一种城市发展的新模式——生态城市。然而,由于生态城市这一概念自提出至今尚不过20年,而且我国生态城市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研究深度仍有待深入。因此,本文对生态城市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以及理论进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我国生态城市构建实践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截至2005年12月,全国共有158座城市提出构建生态城市的目标。本文针对当前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状况,从国内外两方面对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宏观背景进行分析,其中国内宏观背景包括国内生态环境现状、政策法规的要求以及国家发展观的完善,国外宏观背景包括生态城市成功实践的影响、国际交流的影响、技术手段的影响以及目标导向的影响。 我国158座拟建生态城市的构建进度不一,情况各异。一些仅停留在口号阶段;一些已经制定生态规划,将理念付诸于实践;一些城市已经制定区域生态规划,通过区域合作共同打造生态城市群。本文在对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经验研究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生态城市构建的主要类型,即:资源型生态城市、旅游型生态城市、综合型生态城市。从我国拟建生态城市示意图上可以明显看出,全国拟建生态城市的发展形态差异较大。根据拟建生态城市的发展形态差异可将其划分为三种模式,即散点分布模式、点面结合模式、区域联动模式。这三种模式也是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是生态城市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 在对我国生态城市构建基本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构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了我国生态城市构建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对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生态城市构建应以自然区域为准,淡化行政区域界线,通过部门配合,区域合作实现整个区域的生态城市构建;第二,由于城市管理贯穿于生态城市构建的各个环节,只有将城市管理三大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生态城市这一目标;第三,经济水平不是制约生态城市构建的主要因素,而经济模式则是影响生态城市构建的重要因素;第四,生态城市构建需要城市文明的提升,而城市文明通过政府、企业、公众三个层面推进生态城市构建的进程。 最后,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做了简单的概要和回顾,并指出了文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