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福建建阳溪头村、浙江富阳庙山坞林场、浙江淳安县姥山林场、浙江安吉县港口乡、永和乡五个试验区,对林下植被在不同毛竹林中的发育差异及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毛竹林分因子与林下植被的相关性;毛竹天然林与人工经营纯林林下植被发育的差异;不同营林措施对林下植被发育的影响:林下植被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在同一立地条件下和一定立竹密度范围内,林分的立竹度(DEN)与林下灌木的优势度(C)、Simpson多样性指数(SD)、均匀度(SJ、SE)以及草本的物种种类数(R)呈显著相关;立竹平均胸径D则与林下植被的优势度、多样性指数(SD以及SH’)、均匀度、每平米中出现的物种数(SR)、灌木的物种数、草本的个体总数(N)呈显著相关。林分的漫射穿透系数TD与林下植被灌木的个体数量呈显著相关。而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叶倾角MLA则与林下植被的灌、草的物种多样性没有显著相关性。通过结合DEN、D、LAI、MLA以及TD建立的灌、草物种多样性预测模型,经F值检验达到0.05水平。林下植被生物量与林分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弱,反映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发育可能受立地条件、林分因子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仅考虑林分因子的影响,不足以反映林下植被的发育水平。 在人工经营措施的干扰下,林下植被的物种数量特征(包括高度、密度、频度、优势度或盖度,重要值等),物种组成成份,林分的优势种、共有种的重要值位序、物种分布序列、物种的多样性以及生物量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表现在人工经营措施降低了物种的多样性、均匀度,加大了物种间(主要指灌木)的重要值差异,优势种表现十分明显,优势度高于混交林。此外,经营措施还降低了灌木生物量在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比例(竹阔混交林为95,8%,针阔混交林为57.8%,而人工经营纯林则少于30%),提高了草本生物量的比例。 不同的经营措施对林下植被影响的程度不同.对于劈山、垦覆经营措施而言,两者均改变了林下植被物种的组成、灌草的数量特征和优势种成份,其中劈山对林下植被物种的重要值位序的改变大于垦覆。在灌草的物种序列上,劈山与垦覆处理均扩大了灌木、草本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之间的差距,降低了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和灌木生物量在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比例。劈山对灌木的多样性影响大于垦覆,垦覆对革本的多样性改变略大于劈山。垦覆使灌木在林下植被总生物量的比重下降程度大于劈山. 除草剂施用后,在卜 年间林下植被的组分、数量特征、灌木、草本的物种序列、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在灌草间的分配均发主了改变。总的来说,施用除革剂5年后,灌木的物种序列、谨、草的物种多样性以及生物总量与对照林分之间的差距比其余的两类林分(即分别在1年前和3年前施用除草剂的林分)要小,但草本的物种序列与对照林分之间的差距则大于其余两林分.调查结果表明,施用除草剂均降低了灌木、草本的物种多样性(施用除草剂】年后的林分草本多样性除外),但施用除草剂5年后的灌木、草本多样性最接近对照林分。说明如果除草剂的施用不是过于频繁,林地除草后适当养息,林下植被可以自然更替,逐渐恢复并接近林分处理前的水平,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发育也有相同趋势。 对影响林下植被生物量发育的土壤养分以及林分因子进行因子分析(或主分量分析)的结果表明,林地士壤养分条件比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贡献率大,说明林下植被对林地的养分状况有较好的指示作用。林下植被的存在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当林下植被生物量达到 4t·ho.2时,对林地的土壤养分有较好的改良作用。因此林下植被在维持竹林地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