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簇是概念隐喻在自然语言中的主要表现形式。近四十年来,隐喻簇研究吸引了诸多来自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不同学科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被应用到对包括学术话语、宗教话语、婚姻访谈话语、医学话语、政治话语等多种题材和主题话语的隐喻簇研究中来,且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结论,那就是隐喻语言在各种文体和题材的自然语言中分布不平衡,绝大部分情况下都表现为隐喻簇的形式。本文以现代汉语隐喻簇为研究对象,在接入语义学理论框架下,基于语料库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对隐喻簇现象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隐喻簇的识别依据进行了探讨,修订并提出了较为明确的隐喻簇定义和操作性较强的隐喻簇划分标准,为隐喻簇的识别提供了量化依据。基于明确的隐喻簇识别标准,本文着手以《读者》2012年全年24期(合计约198万余字)为粗语料,以包含“人生”隐喻的隐喻簇为案例,对隐喻簇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统计结果表明,隐喻簇普遍存在于现代汉语隐喻语言中;混杂隐喻簇是隐喻簇的主要形式;概念隐喻这一后台认知机制的系统性是隐喻簇生成的重要认知理据;转喻语言大量存在于隐喻簇语言中。基于语料库实证研究,本文紧接着从现象层面和理论层面对隐喻簇展开了考察。在现象层面,本文对隐喻簇的语义结构、语篇结构和认知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三维坐标系对动态多变的隐喻簇现象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类;对隐喻簇与转喻语言的共现现象进行了考察,为隐喻与转喻的互动模式研究以及隐喻的转喻生成理据提供了实证证据。在理论层面,本文指出,隐喻簇的涌现是一个从后台概念系统到前台语言系统的认知生成过程,并对隐喻簇这一前台语言现象的后台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认知理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通过探讨喻体词汇概念所接入的认知模式在始源域层面和目标域层面的语义冲突和统一,阐释了混杂隐喻簇“混而不杂”的语义连贯机制,指出混杂隐喻的语义“混杂”仅表现在基本认知模式层面,次级认知模式间的统一是混杂隐喻簇获得语义连贯的核心机制;基于隐喻意义的接入路线和选择、整合、诠释三大语义组构机制,本文还对隐喻簇的语义组构过程进行了诠释,对隐喻簇在词汇概念、基本认知模式、次级认知模式三个认知节点上从前台语言系统到后台概念系统的具体语义组构过程进行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