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表征,一方面服饰文化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与环境的相处中表现出的独特智慧,另一方面它又蕴含了该民族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贵州瑶山白裤瑶作为西南地区一个古老的民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在长期的生存历史中创造出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其中服饰文化是白裤瑶优秀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具体的文化事项的特征和表现形式是由一定的文化生态系统所决定的,文化生态系统由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组成。就白裤瑶服饰文化而言,独特的地貌和气候为白裤瑶服饰文化提供了物质原料,制约着服饰的构造和外形特征;延续至今的古老社会形态形态赋予了白裤瑶服饰文化特有的时代内涵,使服饰文化又成了白裤瑶追忆过往的“活”的教科书;原始宗教信仰、精神崇拜让白裤瑶服饰显示出特有的精神内涵和审美特质。总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精神环境共同交织在一起造就了白裤瑶服饰文化。白裤瑶服饰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它不单单是一种物质形式,作为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事项,它既有物质形式,也反应制度文化和精神信仰。在物质形态上,白裤瑶服饰既有男女性别上的不同,也有年龄上的差异,既有众多色彩的点缀,也有图形上的不同构造;在社会制度上,白裤瑶服饰文化记载了古老的家族、群体的组织形态,是白裤瑶集体的共同回忆;在精神信仰上,白裤瑶朴素的宗教信仰鲜活的反应在服饰上。白裤瑶服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对民族个体来说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它促进了个体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陶冶了人们的情趣,有助于白裤瑶健全个性的形成,同时也教育后代们要有尊重集体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有助于民族个体形成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满足感。白裤瑶服饰制作的全过程本身就是“活”的教育,对白裤瑶个体发展、社会延续和当今学校教育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学校教育应该借鉴白裤瑶服饰制作和服饰文化传承做中学、重视直观等方式,促进学校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方面的完善。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到来,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给白裤瑶服饰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不管是家庭传承、社会传承还是学校传承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用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来分析,就是原有的传承场域变化导致民族文化的传承出现中断。比如说外出务工导致的家庭结构变化,旅游业引起的少数民族社区表演文化的盛行,应试教育带来的少数民族学校对本民族文化的忽视等,这些都是场域变化的具体表现。怎么样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呢?解决途径便是从教育的视角出发,运用教育的力量让服饰文化资源转换成民族成员内发的力量。从理念上来说,必须树立多元文化、文化共生理念。具体层面而言,必须从政府、学校、村落社区三个层面着手来建构一定的策略,最终目的是重构能够传承白裤瑶服饰文化的场域。只有传承场域得以重构,白裤瑶服饰文化资源的教育转换才能实现,民族个体的素质才能提高,白裤瑶才能在不丢失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前提下获得现代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