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感染引起的病毒性造血坏死病是一种高死亡率疾病,对金鱼、鲫鱼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本研究中,通过鎏金金鱼鳍条细胞Ryu F-2和异育银鲫鳍条细胞系Gi CF,获得了Cy HV-2 G-RP7的弱毒株。作为弱毒疫苗候选株,浸泡或腹腔注射G-RP7株的异育银鲫没有临床症状。浸泡和腹腔注射GPR7免疫异育银鲫,用强毒株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92%和100%。鱼体各组织中病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疱疹病毒Ⅱ型(Cy HV-2)感染引起的病毒性造血坏死病是一种高死亡率疾病,对金鱼、鲫鱼养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本研究中,通过鎏金金鱼鳍条细胞Ryu F-2和异育银鲫鳍条细胞系Gi CF,获得了Cy HV-2 G-RP7的弱毒株。作为弱毒疫苗候选株,浸泡或腹腔注射G-RP7株的异育银鲫没有临床症状。浸泡和腹腔注射GPR7免疫异育银鲫,用强毒株攻毒后的保护率分别为92%和100%。鱼体各组织中病毒DNA的动态分布在接种G-RP7后1、3和5天内增加,随后在7和14天内减少并趋于稳定。此外,通过ELISA检测,在接种G-RP7后第21天,浸泡免疫和注射免疫的鱼都被检测到抗病毒抗体滴度增加。这些结果表明,G-RP7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针对该疾病的弱毒活疫苗候选物。在毒力返强实验中,通过腹腔注射接种鱼的肾脏和脾脏混合匀浆液,将候选疫苗在异育银鲫体内传代六次。在异育银鲫体内传代过程中,未观察到接种鱼的异常和死亡率,病毒DNA拷贝数从第一代到第六代保持较低水平。在异育银鲫体外传播实验中,健康鱼的安全性很高。在水平传播实验中,验证得到G-RP7可能有在水中传播的风险。为了解疫苗候选株接种异育银鲫后在鱼体内的免疫机制,以注射和浸泡的方式给异育银鲫接种G-RP7株进行免疫,在第3天、7天和14天取异育银鲫的肾脏进行转录组测序,通过转录组数据筛选获得了大量免疫相关通路的关键基因,分析了异育银鲫的特异性免疫基因和非特异性免疫基因的显著性,选取了STAT2、IL-8和C3等3个免疫基因进行定量验证,结果显示,C3补体在注射组中参与了特异性免疫,而在浸泡组中没有刺激特异性免疫。IL-8在异育银鲫感染G-RP7后,在第3天和第七天持续上调表达,发挥了促炎作用。在14天时仍有显著差异,说明IL-8促进了特异性免疫应激起。无论是浸泡组还是注射组均在3天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在7天和14天没有发生差异,说明STAT2发挥了非特性免疫的作用。
其他文献
利用太阳光实现光催化水分解制氢(H2)被公认为缓解和应对当前能源短缺的较好方法。然而,现有的大量光催化剂由于可见光吸收差、能带位置不匹配、表面/界面反应活性差等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限制。因此,开发具有良好可见光捕获能力和光催化活性的新型光催化剂至关重要。本论文对共轭聚合物进行功能化修饰,调整了复合材料的导带/价带位置,从而减小了带隙;提高了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的吸收率;通过抑制光生电子-空穴对(
纳米银(Ag NPs)作为一种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导电性高、催化性强等特点,将Ag NPs作为修饰材料应用于电化学传感器中,可以在电极表面与目标分子之间形成一条电子转移通道,加快电子的迁移速率,增强电极的响应信号。目前,传统用于制备Ag NPs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常常存在着成本高、条件繁琐、废弃物多等缺陷,因此,寻找一种性能优异的Ag NPs制备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植物介导合成的Ag NPs是利用从植物
钒酸铋(BiVO4)作为钒酸盐的一种,它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较宽的光吸收范围以及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使得BiVO4在光催化降解污染物、光电化学(PEC)水裂解方面具有优异的前景。但是单一的BiVO4光催化效率较低。因此本研究通过掺杂,半导体耦合,助催化剂修饰的改性方法来提高BiVO4的性能。采用静电纺丝结合煅烧工艺将Co掺杂BiVO4纳米纤维与Bi2O3复合形成了p-n异质结Co-BiVO4/B
高效的能源储存和转换对于创造零碳排放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钠离子电池因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的电化学反应机制、丰富的资源储量、低廉的价格,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潜在替代品。但是Na+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这导致了缓慢的离子动力学。因此,探索开发新型高性能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锑基复合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以及较低的成本而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但是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
甘油作为生物柴油的副产品,其过剩生产已成为生物柴油产业可持续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Beta分子筛目前被认为是最具工业应用前景的甘油脱水催化剂之一。然而,目前Beta分子筛催化剂上易结焦、稳定性差是制约其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具有更多暴露的催化活性位点、更大的比表面积和更短的孔道长度的纳米Beta分子筛能够显著地提高催化效率并且降低积碳生成速率。但是当下的研究方法制备的纳米Beta分子筛一般来说都
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ca,是药材水蛭HIRUDO的基原动物之一,收录于《中国药典》(2020年版),可用于治疗血瘀经闭,中风偏瘫以及跌扑损伤。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日益加剧,日本医蛭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但是市场上对其需求量却在逐年上升,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弥补日本医蛭资源短缺,保护日本医蛭野生资源,人工养殖已成为必要途径。然而,在日本医蛭养殖过程中发现,因其肠道内缺乏消化酶,导致其消化
六价铬(Cr(Ⅵ))和二氯苯都是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的典型环境污染物,在化工园区集中排放的废水中常检测出二者的存在,其无害化治理是环境领域的难题。本课题使用实验室前期筛选的两株优势耐镍专利菌株(以下简称为“优势菌剂”)——Bacillus cereus FNXJ1-2-3(GCMCC9683,ZL201510291867.1)和Mucor circinelloides FNZJ3-2-2(G
开发绿色和可再生替代能源作为解决传统化石燃料使用所产生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策略备受重视。利用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绿色环保,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利于全球能源转型。为了提高电解水的能量转换效率,满足实际生产需求,高效、低成本、耐用的催化剂需要被研究。硫化镍材料作为电催化剂在电解水的析氧反应(OER)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仍有待提高。因此,本文以硫化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杂原子掺杂
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是中药材水蛭HIRUDO的基原动物之一,具有抗凝、降栓等功效,临床疗效显著。随着药材水蛭需求量不断增加,野生资源量逐年下降,人工养殖水蛭是必然趋势。然而,随着其人工养殖规模和密度不断扩大,水蛭疾病问题突显,“红肿病”尤为突出,已成为人工养殖水蛭产业发展的瓶颈。本实验以患“红肿病”宽体金线蛭为研究对象,查找引起宽体金线蛭患病的主要病原菌,并探究其生物学特性、耐
ZnIn2S4具有合适的带隙、良好的可见光吸收特性和易于制备等优点,在光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纯ZnIn2S4半导体光催化剂仍旧存在着光生载流子复合严重和光催化活性低等问题,使得光催化效率低下。本研究运用构建异质结、掺杂或两者协同作用等方法提升了ZnIn2S4的性能,并研究了其光催化析氢、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和光催化降解2-巯基苯并噻唑的性能及机理,为制备ZnIn2S4基光催化材料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