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人口国情要求农业政策兼顾粮食质量安全和粮食数量安全。着眼于粮食数量安全视角,当前中国处于国内粮食总供给水平最高的时期;2014年实现第11年粮食总产量的连续增长,收成超过6亿吨。但是,本文认为,粮食供给层面取得的成就不等同于中国粮食数量安全问题的解决,原因在于粮食生产面对气象灾害时表现出的弱质性。中国的雨、光、热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影响粮食产量和综合生产能力。自古以来,气象灾害就是各地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气象灾害的影响,各地区采取了多种灾害适应性行为,有受灾之后的应对行为,也有未雨绸缪性质的主动管理行为。本文关注的主要内容是,哪些灾害适应性行为能有效地恢复生产,哪些灾害适应性行为能优化区域农业资源配置。通过本文的研究,以期能为增强农业部门的抗灾能力、合理分配抗灾资源、保障粮食安全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脉络如下。首先,本文分析农业气象灾害和灾害适应性行为的概念,梳理农业灾害和农业生产的相关文献,阐述将玉米作物和旱、涝两种灾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原因,提出研究框架。然后,本文从全国层面概述玉米的种植、生产的变迁与现状,介绍六个玉米种植区的自然条件,分析近年来旱灾和涝灾的影响情况与变化趋势。在实证部分,本文构建灾害适应性行为对玉米单产影响的固定效应模型,借助统计上的显著性判断各地区采取的灾害适应性行为。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计算出北方春播玉米区、黄淮海夏播玉米区、西南山地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四个玉米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再次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分析灾害适应性行为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对于旱灾来说,被动应对行为和提前预防行为在各地区均存在。而对于涝灾来说,提前预防行为在各个玉米主产区都存在,而被动应对行为至少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两个地区显著。在此基础上研究适应性行为对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对于旱灾来说,被动应对行为对北方春播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的生产效率表现出负向的影响,提前预防行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显著正向为主。对于涝灾来说,涝灾的被动适应行为对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和西南山地玉米区两个地区分别表现出正向影响和负向影响,而提前预防行为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正向为主。根据上述的研究结果,本文针对各区的情况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北方春播玉米区抵御灾害应重视玉米品种的选育和地膜的使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应聚焦于变更品种和种植规模等方面;西南山地玉米区应将玉米品种和农膜的使用作为抗灾减灾的重心;而南方丘陵玉米区应以品种和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此外,本文还针对机械推广、农户培训和技术指导以及玉米市场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