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指在一个句段或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当前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大量外国留学生和外籍教师来到中国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在与中方人员和其他民族成员交流过程中,通常会使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继而出现语码转换现象。本文将以辽宁大连旅顺大学城两所大学母语为法语的外国人为例,针对法语母语者对语码转换的态度及使用情况进行多角度研究。本文第一部分对语码转换相关的概念、语码转换研究的代表性理论及语码转换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概念回顾部分,对语码转换研究中的有关术语,尤其是本文采纳的术语进行了重新界定和澄清,扫除了该领域因术语之争而造成的概念模糊障碍。理论回顾部分,概述了中西方语码转换的研究理论与成果。研究现状回顾部分则对分别介绍了国外和国内语码转换研究的发展历程。本文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目标法语母语人群的真实语言使用情况进行采集,并基于以上真实语料进行分析。第二部分中,笔者对语料采集的整体情况和语料的后期加工方法作了详细介绍。针对语料采集情况,笔者从采集对象和采集环境两个方面进行介绍。针对语料后期加工方法,笔者分为语料转写方法和语码转换现象标注方法两个层次进行介绍。同时,本论文设计了针对目标法语母语人群的调查问卷,以期更加全面把握该人群使用的整体特征。第三部分着重对目标法语母语人群出现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类型研究。笔者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语言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语码转换加以分类。语言因素主要指依据语码转换的结构特点进行分类,笔者将语码转换分为句内、句间、附加和重复型四类;心理因素主要指语码转换使用者与受话者的心理距离,即亲疏关系,可将语码转换分为“亲密型”和“象征型”两种;社会因素主要依据Gumperz的情景型/寓意型语码转换理论进行区分。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对语码转换的动机和功能进行研究。动机研究方面,我们延续第三部分类型研究的三种因素的划分,从语言动机、心理动机和社会动机三个方面加以区分。语言动机指基于语言差异性或表达需求而使用语码转换,心理动机可分为心理因素动因和情感因素动因两方面,社会动机指语码转换的使用是为了顺应社会或情境因素的改变。功能研究方面,笔者结合对目标法语母语人群所面对的各类交际活动的分类,将语码转换的功能分为教学功能、交际功能和情感功能三大类。教学功能指教师运用语码转换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交际功能顾名思义,指说话者通过使用语码转换,使当前交际活动顺利进行;情感功能指基于个人情感自发使用语码转换的情况,如表现个性、幽默等。通过对在华母语为法语人群校园环境下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论文从不同角度系统性考察了语码转换与语义表达、使用者心理、使用语境、交际策略等因素的相互作用及关系,分析了法语为母语者校园环境下,针对不同场合、不同人群使用不同类型语码转换的功能与动机。以揭示法语母语人群在华进行语言交际过程中,针对不同的交际语境和交际目的,所体现的不同交际策略,探寻其内在的影响与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