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是踝关节慢性疼痛的主要因素之一,患者功能降低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通常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减少负重和剧烈活动、局部制动、非甾体抗炎药等,保守治疗周期长且患者难以配合,患者踝关节疼痛等症状不能明显缓解,不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手术治疗因其创伤性和花费较高,患者不易接受。体外冲击波作为一种无创、简便、花费较低的理疗方式,对肌腱末端病、骨与关节疼痛等方面具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步态分析对术后指导康复和评估治疗效果有着指导作用。本文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通过足底压力分析系统对治疗结果进行量化分析,研究体外冲击波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疗效和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前后患者步态改变。方法:收集2019年3月-2019年7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40例,将病人随机分配为两组,实验组20人,对照组20人。实验组接受体外冲击波治疗,能量1.8-2.5bar,能量根据患者适应能力调整,频率5Hz,根据影像学显示的受伤部位和疼痛点选取2-3个治疗点并做好标记,每个点冲击1000次,两天一次,6次一个疗程,治疗时患者踝关节固定,充分跖屈以便暴露受伤部位,治疗手柄对准治疗点,降低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无用消耗,以便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对照组接受口服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此期间均嘱咐减少踝关节负重和剧烈活动。在患者接受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各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踝关节疼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量表评定患者踝关节功能情况,MRI评价损伤面积,通过Footscan足底压力系统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变化。结果:1.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踝关节VAS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患者疼痛症状减轻。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与对照组对比治疗后改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AOFA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两组患者AOFAS功能评分比治疗前提高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AOFAS功能评分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结束3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实验组MRI显示损伤面积(2.03±0.72)cm~2缩小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MRI显示损伤面积(2.65±1.04)cm~2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RI显示骨软骨损伤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步态分析中患侧下肢的距下关节活动范围、患侧足在行走中的最大压力及平均压力、各支撑期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实验组距下关节活动范围(16.58±4.36)°与对照组距下关节活动范围(13.69±4.01)°均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对比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的足跟着地期缩短,全足支撑期延长,对照组全足支撑期延长,实验组全足支撑期延长优于对照组(P<0.05),患侧足在行走过程中的最大压力、平均压力较之前增加(P<0.05)。结论: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患侧下肢的支撑能力和踝关节活动范围明显降低,运用体外冲击波的生物学效应,可以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状况,通过减小距骨骨软骨损伤面积,改善距骨及其周围组织的负重能力,使患者行走能力得到增强,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