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时期“择都”观念及其影响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123458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都城在封建社会中是王权的象征,是国家的政治中心。许多迁都之举往往都与国势的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而都城位置的选择也关系到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都城的选址和建设,择都问题也一直是国人和学者们所重视和关注的焦点。影响择都的原因众多,通常学者们也大多会从政治形势、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来思考都城的选址问题。在早期的国家中,由于国势的变化,时有迁都之举。武王伐纣后,代商建周,统领中原,这时首都镐京在位置上就显得过于偏西,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地理条件优越,遂有了在洛阳建都的打算。东周时期,王权衰微,平王终将都城迁至洛邑,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加强对全国管理的作用,对贡赋的调集以及商贸上的往来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在当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举措。秦的都城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位置从西到雍,到栎阳,最后定都咸阳。秦以关中形胜击败东方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秦亡汉兴,择都问题依然困扰着刘邦。由于洛阳地处天下之中,又离老家丰沛较近,遂定都于此三四月。后听从了娄敬、张良的建议,将国都从洛阳迁到了地理优势更加明显的长安,这在当时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以此奠定了以关中治关东的统治政策。西汉中后期,随着皇权的衰微,更始思想深入人心,迁都洛阳的呼声不断高涨。汉末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也以图谶应天命,欲将都城从长安迁至洛阳,实则与当时关中地区的人口压力过大、豪奢的社会风气有关,最终因为新莽政权的政治混乱、短命而亡彻底失败。东汉光武帝刘秀继周朝之正统,正式定都洛阳,复兴汉室。但随着东汉中后期皇权的衰微和经历了数次较大的战乱,洛阳也一度遭受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董卓乱京之后,面对关东联军强大的军事压力,执意挟汉献帝西迁关中,定都长安,雄伟的洛阳城也在熊熊烈火中毁于一旦。董卓的西去也将战火引到了关中地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长安的残破程度。董卓被杀后,其部下李催、郭汜的内部斗争,无疑对长安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曹魏政权统一北方后,将国都迁往洛阳,一方面体现了曹魏政权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对汉朝旧臣在心里上是些许安慰。本文以长安和洛阳这两个相互关联的都市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从不断变迁的择都观念中去找寻影响都城选择的重要因素,并深刻剖析这些因素对帝国的政治运作、地缘政治、文化心理、思想观念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分析了资源核算问题提出的背景,探讨了我国资源核算演变的历史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资源核算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1996年3 ̄12月,对当涂县水稻土大型土壤动物与水稻害虫进行了调查。共获土壤动物21类,622个,分隶于3门,6纲,14目,通过5个样地对比分析得出:大型土壤动物与水稻害虫关系密切。水稻危害严重,土壤动物组成丰
轨道交通的布置改善了城市周边房地产投资并促进了附近房地产价值的上涨。文章引用行为经济学中典型的非理性特点,从开发商角度解释轨道交通布置如何影响其决策过程。从新的
利用电脑音乐编配流行歌曲的伴奏首先要从分析歌曲结构入手,通过安排织体层次、编配伴奏层次中最主要的旋律声部(高音区)、整首乐曲基础的和声声部(中音区)、歌曲伴奏音响基
我院自1999年以来,积极创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护理文化,使其在护理队伍建设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形成了良好的护理理念,增加了护理队伍团结协作的内凝力,激励护理同仁奋发向上的工作热
今年以来,新开工建设新型干法窑的项目是日新月异,不同统计口径,不同的统计截止时间,数字都会有较大的差异。这里主要依据14家有新型干法窑设计任务的设计院报来的资料和国家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