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教师职业人格是指幼儿教师在其教育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符合职业角色规范的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在其劳动过程中形成的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志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因为幼儿年龄的独特性,幼儿教师人格特征必须符合3-6岁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本研究依据霍兰德职业人格理论在老师的指导下编制的《幼儿教师职业人格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从情感意志、智能结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性四个方面对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进行研究分析。本研究随机选取呼和浩特市6所幼儿园,通过综合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进行研究,共发放问卷225份,回收213份问卷,剔除无效问卷14份,回收有效问卷199份,有效回收率为88.4%。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幼儿园中每所幼儿园随机选取两名幼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然后对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存在以下问题:1、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人格的全面培训意识比较薄弱;2、呼和浩特市幼儿园教师优势培训资源的浪费;3、呼和浩特市幼儿园教师职业人格的培训缺乏针对性;4、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职业人格培训途径的结构不够合理。本研究结合目前呼和浩特市幼儿教师的职业人格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从社会层面、幼儿园层面和幼儿教师自身层面给出如下的建议,首先,社会层面要加大对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为幼儿教师的培训提供经费保障;建立有效监督体系,强化教育主管部门的监督责任;建立有针对性的分层培训体系。其次,幼儿园层面要提升园长对职业人格的认识,带头制定幼师职业人格培训计划;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引领教师职业人格发展方向;开展师徒制培训模式,充分利用幼儿园已有的教师资源;加强与高校的联系,充分利用师范院校的丰富资源。再次,教师自身层面要培养反思习惯,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制定自我教育计划,实施自我教育行动。